2022-02-07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2022年,新会区积极谋划实现新发展。图为新会区地标建筑——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 殷浩轩 摄
一年之计在于春,开局即冲刺,起跑就加速!去年,新会区上下齐心攻坚克难,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继往开来,接续奋斗,勇毅前行,2月7日,新会将召开动员会,为新一年的发展谋篇布局,进一步动员全区上下解放思想、锐意创新、感恩奋进,全力建设“首善之区”,当好江门高质量发展标杆。据悉,新会区今年将坚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传承弘扬“古兜精神”“围垦精神”,发扬敢闯、善拼、团结、奉献的优良传统,自我激励、自我加压,按照省委“1+1+9”工作部署和市委“1+6+3”工作安排,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抢抓“双区”和两个合作区建设重大机遇,深入落实“六大工程”,加快“一园三中心”建设,勇扛“首善之责”,为江门构建新时代侨都高质量发展新格局贡献新会力量。
2021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回望2021年,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的复杂形势,新会区牢记嘱托、砥砺前行,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谋划建设“一园三中心”,抢抓机遇、攻坚克难,新会跃居全国高质量发展百强区第45位,交出了“十四五”良好开局的优异答卷。
据悉,2021年,全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8%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4%,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2.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5%。特别是在经济工作方面,可谓亮点纷呈,为新会实现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全区工业经济呈现新局,平台建设迈上新台阶。省委规划江门大型产业集聚区新会片区,园区建设按下了“快进键”,四大园区建设驶进“快车道”,招商引资取得新成效,项目建设取得新突破。全年引进工业项目63个,巴德富、福斯特等5个投资超20亿元项目如期落地。科创能力实现新提升,科技型企业同步增多,科技型中小企业增至497家、小微企业增至1239家,高企存量达到470家。
在乡村振兴方面,新会呈现产业兴旺的良好发展趋势。全区大力实施“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南美白对虾、新会柑、甜水萝卜、桥美果蔗等特色农产品产销两旺。新会陈皮全产业链产值保持百亿元以上,连续四年入围“中国品牌·区域农业产业品牌影响力指数”。全区建成农业龙头企业2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483家。
此外,第三产业持续提质,在“双统筹”推动下,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行业“回暖”。其中,旅游业平稳发展,2021年全年接待游客318万人次,旅游收入32.6亿元,小鸟天堂、梁启超故居创建成为3A级景区。外贸进出口保持增长,“中国不锈钢制品生产基地·新会”通过国家复评,大广海湾保税物流中心(B型)仓库使用率77%,货物通关效率大幅提升,进出口总额录得两位数增长。
新会区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明确提出新会2022年的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5%以上,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6%,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以上。
开局即冲刺!1月26日,江门市与中创新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省委珠岛宾馆正式签订项目投资合作协议,总投资约200亿元的动力电池及储能系统江门基地项目落户新会智造产业园凤山湖园区。这是一个鼓舞人心的好消息,是新会区新一年经济发展工作的新突破,引领新会高质量发展实现良好开端。
乘势而上,不负重托。新的一年,新会区将依托《新会区聚焦“一园三中心”建设全面落实市委“1+6+3”工作部署十大行动方案》的推进落实,抢抓“双区”和两个合作区建设重大机遇,以“首善之区”标准,全力当好江门高质量发展标杆。
聚焦“科技引领”工程,率先推动“双碳”事业迈出坚实步伐,加紧推动“双碳”实验室顺利运作,尽快落地13个产业合作项目,科学布局“双碳”产业体系,全力建强创新平台,激发新会创新走廊活力,加快汇聚一大批科技型初创企业。
聚焦“工业振兴”工程,全面打响大湾区西翼制造中心品牌。要全力深挖工业支撑,按照“签约一批、动工一批、投产一批”的要求推动项目落地见效。要深入实施“链长制”,围绕市八大新兴战略性产业集群、三大主导产业,发挥一批链主企业作用,加快培育五百亿、千亿产业集群。同时,大力促进四大传统产业提质增效,还要着力构建大招商格局,精准攻关。
聚焦“园区再造”工程,推动江门大型产业集聚区新会片区建设落地见效。要进一步深化园区体制改革,坚持全区“一盘棋”理顺管理机制,推动园区规划布局优化再造、产城功能优化再造、运营管理优化再造,努力建成国际一流的现代化产业集聚区。要建设产城融合发展的现代化产业社区,贯彻“园镇一体”发展思路,完善配套,打造充满诗意乡愁、景色宜人的葵乡宜居环境。
聚焦优化投资环境,建设大湾区城乡融合发展示范中心。要增加优质政务服务供给,打造优质城市环境,构建便捷高效的通勤路网。新的一年,新会将持续推进“两新城”建设:枢纽新城要完善现代都市功能,建成集中体现江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中央活力区;滨海新区要加快国际化城市建设步伐,适度超前布局环保和智能基础设施,建设四大景观平台,力促新区骨架尽快成型,大力招引港澳优质教育、康养医疗、社区服务等机构落户,搭建港澳青年来新发展逐梦大舞台。
版权声明:本文由佛山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