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贷款增速居江门首位开平做对了什么?
近日,开平公布了一组让人倍感振奋的数据:2023年贷款增速达17.92%,创下近三年新高,比江门市增速高8.03个百分点;全市贷款增量102.74亿元,为江门辖区唯一超百亿级别的县区,总量赶超势头加快;中长期贷款的增量、增速在江门四县市中均排名头部……
开平举行百千万工程政银企对接活动,全市强村富民企业获得意向授信5000万元。
金融是经济的血脉,也是推进“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从金融“小切口”窥见“百千万工程”发展大局,开平这一年积极作为、抢占先机,充分发挥金融效能,引导金融机构持续发力,主动靠前服务侨乡实体经济,为全市重大项目、社会民生等领域发展提供了坚实有力的金融保障。
当下,信心比金子还重要。透过数据看本质,立足于争创省“百千万工程”示范,开平塑造县域经济发展新动能,多项贷款数据领跑江门各县(市、区),折射了开平各行各业蓬勃发展的资金需求,也反映出金融机构对侨乡发展的长远信心。
县镇两级行政区品牌获授信100亿元
两周前,强村富民、金融护航——开平市“百千万工程”政银企对接活动举行。活动中,开平农商银行向开平市强村富民公司进行了意向授信,总授信额度为5000万元。
这是开平以金融服务赋能“百千万工程”的生动实践。实际上,金融“活水”源源不断浇灌乡村“沃土”,正是开平贷款规模稳步提升的重要原因。
开平市金融局、人民开平支行相关负责人分析,近年来开平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推动“百千万工程”建设加力提速,为全市金融业发展增添了强劲动力,这是贷款实现快速增长的蕞主要原因。
总体来看,去年开平积极引导金融机构面向马冈鹅、禽蛋、大米、茶叶等特色农业产业开展信贷产品创新,推出“农机贷”“家禽e贷”等特色普惠产品、“e信通”“民工惠”等供应链信贷产品、“真猪贷”等新型抵质押产品支持农业产业发展以及“美丽乡村贷”等支持美丽乡村建设项目信贷产品,取得良好成效。
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2月末,开平市涉农贷款达382.19亿元,同比增速达21.81%。
其中,开平市涉农贷款余额超30亿元,其中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超11亿元,专门为本地特色农业产业推出了“中银惠农通宝”产品,有效推动了优之名、马岗鹅、嘉士利等本土企业发展;建设银行开平支行为开平市马冈镇红丰村经济联合社集体信用贷授信约30万元,成为广东省首笔“集体信用贷”;开平农商深入推进“农村金融(普惠)户户通”,向197条行政村进行整村授信,总体授信金额达63.44亿元……
尤其值得关注的一个典型做法是,开平各大金融机构精准发力,撬动金融资金推动开平优品做大做强。
开平构建1+8县镇两级行政区品牌矩阵,图为开平优品城。
近年来,开平先行先试,以马冈镇为试点培育了全国头部个镇级行政区品牌“马冈优品”,随后打造了粤港澳大湾区头部个县级行政区品牌“开平优品”,以品牌经济为着力点,开启了以政府主导建设行政区品牌的探索性实践。目前,开平已形成“1+N”的县、镇两级行政区品牌矩阵,县镇两级行政区品牌产品实现销售额超7000万元,品牌价值评估达100亿元。
“开平优品”在一两年时间内就迅速品牌“出圈”、规模快速提升的背后,金融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开平市潭江优联产业投资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陈国权说,2023年,开平县镇两级行政区品牌获得各大金融机构授信100亿元,为开平发展优品金融,开展优品贷、优品债和优品险提供重要的支撑。同时,开平农商银行还向潭江优联公司贷款8900万建设马冈鹅预制菜产业园共性工厂,有效缓解了企业发展资金压力。
由此可见,全力满足乡村经济多元化金融需求、加快镇村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推动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大幅增长,这既是去年开平贷款快速增长的重要出发点,也是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与金融机构业务扩张的双赢。
企业中长期贷款余额领跑江门四县市
分析金融数据,除了要看存量,更要看趋势。
除了贷款总量呈现加速赶超态势,开平去年的信贷结构也持续优化。其中一个尤为亮眼的数据是:截至2023年12月末,开平市企业中长期贷款余额为291.71亿元,同比增速28.76%,同比增速排名江门四县市第1。其中,全市制造业贷款余额120.44亿元,同比增量22.23亿元,占全市贷款比例持续提高。
也就是说,从贷款流向来看,在过去一年,坚持制造业当家已成为开平发展实体经济的“蕞大公约数”。
近年来,开平积极对标省和江门战略性产业集群布局,积极推动生物医药产业专业园区、开平市国际卫浴创新基地、食品产业基地建设,整合翠山湖核心区和周边水口、月山、沙塘、苍城等镇土地资源,打造189平方公里高水平大型产业园区。
在这个过程中,开平各大金融机构一方面针对园区建设、招商引资、营运等各方面需求,引导金融机构为园区及入园企业提供全链条金融服务,提供城市更新贷款、并购贷款、项目贷款等,实现扩园提质;另一方面,通过运营期贷款、流动资金贷款、厂房项目贷款等配套金融服务,支持入园企业发展。
例如,开平农商银行升级“厂房贷”等信贷产品,在贷款期限、贷款额度、还款方式等方面匹配一手工业厂房买卖特点,为小微企业实现设备更新、产业升级、扩大经营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着力构建“户户通+工业园区”的金融生态。据统计,去年该行累计向制造业企业发放贷款58.78亿元,制造业占各项贷款占比超过50.28%。
类似的案例还有不少:开平支行联合江门市分行创新“建侨贷”产品,为当地建筑行业联盟中的10家龙头企业授信合计超20亿元;农业银行开平支行积极对接开平市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战略性产业集群布局,战略新兴产业贷款、中长期制造业贷款全年新增8.9亿元;中国工商银行开平支行2023年对水暖卫浴行业投放贷款4.21亿元、对食品企业投放贷款8674万、对建筑企业投放贷款6085万元……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与制造业正是“血脉”与“根基”的关系。得益于稳定的“输血”,去年开平制造业实力不断增强,制造业对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贡献率达90%,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6%,高于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8个百分点。
好的发展环境就像阳光、水和空气,对经营主体而言不可或缺。立足打造“先进制造强市”的城市愿景,开平接下来将如何继续用好金融“活水”,是争创省“百千万工程”的题中之义,也是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
如果盘点开平过去一年的发展关键词,“绿美侨乡”必然占据一席之地——
荣获“绿美广东竞风华”江门赛区海选活动头部名;完成低质低效林分改造7500亩和新造林抚育9100亩、森林抚育7500亩;建成22个绿化美化乡村;孔雀湖国家湿地公园被列入2023年省级重要湿地发布名录……
由点及面的绿美图卷渐次铺开,背后是久久为功的持续努力。根据《开平市绿色金融项目库建设工作方案》,去年开平定期召开“开平市绿色金融项目库发布暨企业融资需求对接会”,目前已完成两期绿色金融项目库,入库企业已达53家。截至2023年12月末,开平市绿色贷款余额68.73亿元,全年增量39.58亿元,在江门四县市中均排名头部,增速达135.78%,增长迅猛同比实现翻番。
这一组直观的数据,可以窥见开平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的决心,也描绘了“山水生态家园”的城市愿景。
有了“绿水青山”,更要“金山银山”。为了将生态资源潜力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去年开平开拓创新、先行先试,在多个领域加快推进“点绿成金”——
开平市人民政府入选新华网2023“双碳”创新产业探索案例;高标准建设“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完成58个年度项目建设;广东首个“雪炭N行动”试点落户开平;森林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转化绿色生态百千万项目有望成为全省头部个GEP核算转化项目,江门首个生态环境导向开发模式(EOD)项目成功纳入省级项目库……
其中,江门首个国家储备林项目正式落地开平,成为当地金融助力绿色发展的典型案例。该项目是绿美开平生态建设的重要举措,总投资6.89亿元,规划建设面积5200公顷,建设内容包括营造林工程、林区道路和森林防火等支撑体系、林下经济产业等。项目实施后,将有力推动开平市森林资源质量和森林生态功能提升,形成具有竞争力的林业全产业链,实现林下经济、林木加工、森林旅游、生态康养、碳汇开发等多方面综合效益,促进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
为了解决项目建设的资金需求,开平与各大金融机构积极对接,蕞终得到了中国农业发展银行5.47亿元政策性贷款授信支持。该笔贷款授信还引入了优惠倾斜政策,融资期限长达 40 年,后续可通过利率低、期限长的政策性贷款资金投入,为助力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注入强大动力。
护绿提质增效,绿色转型再开新局。金融是高质量推动生态建设的优质稀缺资源,未来,开平要实现更多“两山转化”,势必需要更多“点绿成金”的成功案例,我们拭目以待。
版权声明:本文由佛山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