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09
新会区正以“一园三中心”建设为抓手,全力落实市委“1+6+3”工作部署。图为位于新会区的珠西枢纽新城。郭永乐 摄
2022年,是我市贯彻落实市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的关键之年。新会区委书记林锡波表示,该区各级各部门将始终心怀“国之大者”,坚持“首善”标准,勇担“首善”之责,按照市委“1+6+3”工作部署,深入落实“六大工程”,加快“一园三中心”建设,鼓足干劲,一马当先,全力建设“首善之区”,当好江门高质量发展标杆。
林锡波:2021年,新会区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谋划建设“一园三中心”,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96.14亿元,同比增长8.9%,跃居全国高质量发展百强区第45位。
一是经济发展基础全面夯实。江门大型产业集聚区新会片区规划面积超670平方公里,原有产业园区完成整合。招商引资成果丰硕,2021年,引进项目总投资超440亿元。今年1月26日,总投资200亿元的中创新航动力电池江门基地项目正式签约。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32.45亿元,投资总额和投资完成率均为全市头部。三大主导产业产值超600亿元,产值超10亿元企业增至27家,纳税超亿元企业增至17家。江门“双碳”实验室揭牌成立,13个“双碳”产业项目签约。新增省级博士工作站2家、博士硕士114人、认定高层次人才402人。
二是推进“双区”建设步伐加快。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全年到发旅客超218万人次,江门大道南(东)线主道建成通车。银湖湾滨海新区建设提速,广州华立学院(江门校区)开学,澳门国际健康港、粤海智造创新港项目落户。“黄金十条”发放奖励资金超1.1亿元,惠及企业194家。“同心圆”乡情文化交流基地启动建设,建成96个“侨胞之家”。
三是城乡协调发展势头良好。枢纽新城加快建设,体育运动公园、梅江农业生态园一期建成开放,实验幼儿园(分园)投入使用。40个城市提质项目完成投资近70亿元。新会陈皮全产业链营收超140亿元,159个行政村(居)达到省级美丽宜居村标准。成为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区,小鸟天堂国家湿地公园通过验收。
四是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攀升。疫情防控形势稳中向好。新冠疫苗全程接种覆盖率超97%,完成防控应急演练180多场,一直属于低风险地区。“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累计培训近2万人次,“启超家风代代传”入选国家终身学习品牌项目。城乡低保、特困供养、残疾人补贴继续提标,累计发放补助资金超1亿元。
江门日报:江门市对新会区寄予厚望,要求新会区一马当先、全力以赴把各项工作做好。请问新会区将如何全面落实市委“1+6+3”工作部署?
林锡波:新的一年,新会区将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稳中提速,以十大行动方案为抓手,全面落实市委“1+6+3”工作部署,深入落实“六大工程”,加快“一园三中心”建设,全力建设“首善之区”,当好江门高质量发展标杆。
一是深入落实“科技引领”工程,在打造大湾区西翼科创高地上谋突破。加强与香港科技大学合作,申报“双碳”省实验室和全国重点实验室。规划建设江睦新能源汽车产业园、银洲湖纸业基地2个“双碳”产业园。依托新会产业转移工业园,加快创建省级高新区。支持中大创新谷、银洲湾创业园建设科创集聚基地,力争高企增至49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数达500家,培育8家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二是深入落实“工业振兴”工程,在打造大湾区西翼制造中心上谋突破。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与健康三大主导产业,深入实施“链长制”,力争产业总产值超720亿元。深入实施重点企业“倍增计划”,规上工业企业突破600家、产值超10亿元企业30家。加快造纸、五金不锈钢等产业数字化转型,推动中车、李锦记、ABB和无限极等骨干企业数字化建设。
三是深入落实“园区再造”工程,在江门大型产业集聚区新会片区建设上谋突破。加快北部新会智造产业园、东部高新江睦片区2个启动区规划修编,年内完成征地306.7公顷、平整土地120公顷。以“五个一”标准构建“15分钟生活圈”,打造一批布局优、功能全、品质高的“邻里中心”。全面推进“工改工”,力争完成改造面积173.3公顷。
四是深入落实“港澳融合”工程,在打造江门对接港深珠澳“东门户”上谋突破。做大做强新会陈皮产业,主动与澳科大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对接,推进“新会陈皮道地性研究”,加强与无限极合作,共建七堡食品健康产业岛。配合做好南组团发展规划,加快银湖湾滨海新区开发建设,吸引港澳优质教育、医疗、社区服务等机构落户。
五是深入落实“侨都赋能”工程,在打造大湾区侨文化交流合作中心上谋突破。精心筹备纪念梁启超先生诞辰150周年纪念活动,推动“梁启超故居纪念馆·小鸟天堂”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新建7个“同心圆”乡情文化交流基地,建设3个凸显侨文化的美丽侨村。建好江门“侨梦苑”新会园,筹建侨贸商品交易中心,实施“侨资侨企”回归行动,吸引华侨华人投资兴业。筹建冈州会馆总馆、李文达纪念场馆。
六是深入落实“人才倍增”工程,在打造人才友好型城市上谋突破。争取新增3个博士或博士后科研平台,引进不少于150名博硕专业人才。筹建人才产业园,建成华立技师学院、华商职业学院江门校区、南方职业学院睦洲校区,探索“校企双制”模式。实施人才安居工程,新增3个以上人才驿站。创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力争发明专利拥有量突破1000件。
七是聚焦民生福祉,在打造大湾区城乡融合发展示范中心上谋突破。启动18个老旧小区改造,整治提升一批旧城道路。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建成崖门镇乡村振兴示范带和3个美丽乡村示范片,所有圩镇达到“宜居圩镇标准”。
八是聚焦法治新会,在打造大湾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示范区上谋突破。以会城街道民和社区为试点,探索建立社区发挥基层治理效能提升疫情防控工作水平新模式。深入推进“模拟审批”,推动“交地即动工”“交房即发证”常态化。保持扫黑除恶严打高压态势,完善“信访超市+外送服务”网络化工作体系。
九是聚焦党的建设,把各级党组织锻造得更加坚强有力。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巩固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完善陈皮产业链党委工作机制,建设产城融合党群服务中心,新建两新党组织不少于30个。实施干部教育大培训三年行动计划,锻造敢闯敢试、作风过硬的干部铁军。
江门日报:春节前,总投资200亿元的中创新航动力电池江门基地项目成功落户新会,请问今年新会区将如何继续抓大项目、好项目?
林锡波:3月7日,总投资200亿元的中创新航动力电池江门基地项目顺利拍得新会智造产业园凤山湖园区首期一次用地33.6公顷,再次刷新“江门服务”重大项目落地纪录。我们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牢固树立强烈的抓重大项目意识,全力推进中创新航项目建设,力争3月底前全面动工、18个月内建成投产。有序推进151个重点项目建设,确保年内完成投资291亿元。强化驻点招商、以商引商,每季度赴深圳举办1次招商推介活动,全年引进项目总投资500亿元以上,超10亿元项目10个,落地2个投资超百亿元项目。同时,用好存量用地指标,全面推行“供地即动工”,盘活41个“批而未供”项目共250.7公顷土地,推动28个已签约未落地项目尽快完成供地,28个已供地未动工项目加快动工,22个在建项目年内竣工投产11个。
版权声明:本文由佛山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