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30
今年一季度,江门地区生产总值808.77亿元,同比增长3.9%,较去年第四季度增速提高0.7个百分点,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贸进出口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面对疫情冲击、变局加速,面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江门仍保持稳定发展的态势,实属不易、难能可贵。
这既是江门上下坚定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的结果;更是全市坚定信心,抢抓机遇,以昂扬斗志、冲天干劲落实市委“1+6+3”工作部署,深入推进“六大工程”,奋力构建新时代侨都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汇聚磅礴力量的硕果。
“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稳进提质”,从三个维度看江门经济的“时”与“势”,更好地为“稳增长、促发展”夯实基础、坚定信心、积蓄力量。
“稳”是基调,是大局。稳在哪里?
疫情防控是当前蕞重要、蕞紧迫的政治任务。只有抓好了疫情防控,经济社会才能平稳发展。
面对今年国内省内多点散发的疫情形势,江门始终坚定不移贯彻“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创新“打法”,提升科学防控、精准防控水平,为“稳”保驾护航。
4月8日,市委十四届三次全会召开,首次以全会形式专题部署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着眼实战、立足实战,全会各项部署蕞重要的应用场景,就是为了更有效应对疫情防控,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防御战。
有效的疫情防控是经济发展的有力保障,而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企业发展“冷热不均”,如何助企纾困、赢得未来,也是一道时代的“必答题”。
一年之计在于“春”,江门充分研判形势挑战,“火速”出台“新春暖企惠企十条”,安排超1.72亿元财政资金,惠及超3000家企业、超325万人次企业员工,“真金白银”直达企业和员工。
江门金融系统出台《“惠民强企促富共裕”三年行动方案》,产业金融对接大会现场签约金额超400亿元,银企合作总额度达1000亿元,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持续加大。
政策之“火”,让企业稳了神、定了心。截至3月底,全市各类市场主体达65.79万户、增长12.34%,总量稳居全省第6、增速排全省第5,一季度新增市场主体2.47万户。
从整体数据来看,今年头部季度,江门工业投资、出口、建筑业、农林牧渔业等指标实现两位数较快增长;GDP、投资、消费、进出口、建筑业和农林牧渔业等指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从局部数据来看,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4%,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工业投资持续领跑,同比增长30.5%,拉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4个百分点,已成为稳投资、稳增长的重要支撑。
越是艰难,更见可贵。从来之不易的“稳”,我们要看到,世上没有等来的“稳”,只有干出来的“稳”,只有坚定不移守牢“双统筹”底线、办好自己的事,才能有更充足的信心、更坚实的底气,走稳建设现代化新侨都的新征程。
“进”是姿态,是方向。“进”往何处?
早在年初开局起步的关键时刻,市委十四届二次全会明确“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稳中提速”,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号召全市上下以开局即加速的奋进姿态展现新风貌、打开新局面。
日前,总投资200亿元的中创新航项目已部分动工建设。从1月26日签约到3月7日拍得首期用地,再到部分动工建设,不断刷新的“江门速度”充分彰显出我们“拼抢赶超”的进取姿态、“起步冲刺”的冲天干劲。
作为江门近年投资额蕞大的实体经济项目,中创新航项目将牵引更多上下游优质配套企业加快集聚,带动千亿规模的动力电池产业集群“崛起”,进而助推江门加速布局新能源整车项目,打造广东汽车重要制造基地。
当前,江门正加快推进省布局江门的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建设,有针对性出台产业发展政策,更充分发挥重大项目牵引带动作用,进一步优化工业结构,增强后劲,塑造优势,实现江门制造业在全省产业版图中异军突起。
今年一季度,江门重点发展的14条产业链实现增加值248.67亿元,增长5.2%,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长4.1个百分点。建筑业势头迅猛,纳入统计的资质以上企业294家,前20家企业完成产值41.27亿元、增长40.2%,拉动作用明显。
可喜的是,《江门市重点工业项目准入评审办法(试行)》也于去年底获原则通过,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广、产品附加值大的优质项目接连落地江门。
坚持科技引领是江门的关键“突破口”。江门双碳实验室的建设,正是江门抢抓“双碳”重大战略机遇,促进“双碳”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加快全面绿色转型,建设国家“低碳”示范市的重大举措。
以加快建设省实验室和粤港澳联合实验室,争创全国重点实验室为目标,江门双碳实验室已聚集了国内外知名专家和高水平科研团队,一条科创特色鲜明、产业潜力巨大的绿色低碳产业链正在江门初现雏形。
4月8日,江门市政府与深圳航天工业技术研究院正式签约。双方牢牢抓住国家政策“窗口期”和产业发展机遇期,携手开拓“双碳”、先进装备、安全应急、社会治理等多领域合作,彼时距离双方接洽还不到70天。
从江门双碳实验室到“两中心一基地”和安全应急产业园,科创之力正在强劲“赋能”战略性产业集群发展。
“质”是方向,是未来。质从何见?
4月10日,省委书记李希第六次,也是今年第二次到江门调研。短短数月,江门已迎来包括省委书记李希、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黄楚平等多位省领导,调研频率之高、行程之密、节奏之快相当少见。
每次调研,省领导都给予江门充分肯定和殷切期望,特别是对市委“1+6+3”工作部署的明确支持,更是对江门极大的鼓励,让全市干部群众深受鼓舞、倍感振奋,更加增强了做好工作、加快发展的决心和信心。
“1+6+3”工作部署是未来支撑江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谋定而动的江门,正积极发挥自身优势,抢抓重大历史机遇,进中提质,主动对接开拓新的增长点,努力开创新时代侨都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RCEP是中国入世以来的又一次全局性开放。今年1月1日,江门紧抓RCEP生效实施红利先机,举办了RCEP启航合作发展系列活动,与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签订战略合作备忘录,促进更高层次、更宽领域的交流合作。
“启航”三月,硕果累累:“江门号”中老国际货运班列首发,弥补了大湾区西翼物流班列短板;大广海湾RCEP经贸科技合作交流中心项目签约落地,搭建起与RCEP成员国沟通合作的桥梁和平台……
4月28日,珠西粤西地区首趟中欧国际货运班列正式开通运行。自此,“江门号”中欧班列与中老班列完成“交汇”,将进一步打通泛亚泛欧物资通道,开拓RCEP和“一带一路”市场,促进进出口贸易快速增长,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变枢纽优势为增长动能,助力江门打造“买全球、卖全球”的国际物流枢纽基地。
置身错综复杂的形势,江门频频“落子”中欧合作、对RCEP成员国合作,更见强烈的政治担当、敏锐的机遇意识。这份“全力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交汇点”战略定力和坚定决心,恰是江门实现更高质量发展的力量之源。
奋勇前行的江门,正以这样“跑表计时”的冲劲、久久为功的韧劲,实现着一个又一个“近求”“远谋”,以“上下同欲者胜”的合力,推动“1+6+3”工作部署落地落实,形成支撑侨都发展之“质”的一个个新增长点。
比如,东部的蓬江区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智能家电产业迈向400亿;江海区全力暖企惠企,技改投资增速位居全市首位;新会区打出招商“组合拳”,新引进超亿元项目11个;鹤山市持续深化中欧合作,产业招商提质增效。
再如,西部的台山市积极发挥RCEP政策红利,扩大国际贸易规模;开平市加快重点制造业项目投资进度,带动工业投资较快增长;恩平市创新产业链组团招商、零地招商等做法,产业招商势头良好。
关山险阻,雄者善越。我们既要清醒认识,自身仍有短板,也要清楚看到,我国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加快建设将带来明显利好。
着眼自身,中开高速江门段西江特大桥中跨近日成功合龙,随着新一批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建成启用,区位优势更加凸显;
全省新一轮布局面积蕞大的江门大型产业集聚区加快建设,今年一季度规上工业增加值在全市占比超62%,成为江门工业发展主战场,发展空间更加广阔;
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锻造高素质产业人才队伍,江门正加快建设国家重要人才战略支点城市,在新一轮区域竞争中赢得主动、抢占先机,发展要素更加集聚……
当前的江门,已处于优势集聚的战略机遇期、积势蓄能的稳步上升期、跨越赶超的关键窗口期。
在这个蓄势而发的重要时刻,我们更须心怀“国之大者”,坚定信心、抢抓机遇,以更有力举措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保持“拼抢赶超”的斗志干劲,集中力量打好经济攻坚战,以更加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版权声明:本文由佛山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