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江门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广东省江门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doc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指导土地管理的纲领性文件,是落实土地宏观调控和土地用途管制、规划城乡建设的重要依据。†江门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以下简称‚上轮规划‛经批准实施以来,对于加强土地宏观管理和实施土地用途管制制度、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促进了经济发展。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江门市资源、环境保护与建设的矛盾日益突出。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宜居城乡建设,保障规划期内江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按照省政府、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的部署并结合江门市的实际情况,编制†广东省江门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以†广东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以下简称†全省规划‡为指导,以耕地保护为前提,围绕着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优化、土地空间管制等内容,阐明规划期内江门市的土地利用战略目标、任务和土地用途管制政策,对†全省规划‡下达的各项调控指标进行分解落实,并制定具体的规划实施保障措施。†规划‡的基期年为2005年,规划期为2006-2020年,近期年为2010年。规划范围为江门市954060公顷的陆域土地及规划围填海面积2043顷,包括7个县级市区。头部节规划目的第二节规划依据第三节指导思想第四节编制原则第五节规划范围第六节规划期限第二章规划背景头部节土地利用现状第二节土地利用效率第三节土地利用现状特征及主要问题第四节上轮规划实施评价第五节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第三章土地利用战略和规划目标11头部节总体战略目标11第二节土地利用战略11第三节土地利用规划目标13第四章土地利用结构调整16头部节总体结构调整16第二节农用地内部结构调整16第三节建设用地内部结构17第四节其他土地内部结构18第五章土地利用布局优化19头部节设定国土生态屏障网络用地19第二节优先安排基本农田21第三节协调基础设施用地22第四节优化城乡建设用地24第五节拓展农业生产和城乡绿色空间25第六节构建土地利用景观风貌26II第六章区域土地利用调控28头部节土地利用综合分区28第二节土地利用功能分区33第三节县级土地利用引导和调控38第七章保护和合理利用农用地45头部节强化耕地保护力度45第二节加强基本农田建设和保护46第三节统筹安排其他农用地48第八章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50头部节构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规划体系50第二节严格控制建设用地总量52第三节加强建设用地空间管制53第九章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56头部节土地利用生态格局56第二节土地生态整治56第三节土地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58第十章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控制59头部节规划控制范围与功能定位59第二节建设用地规模控制与发展方向59第三节中心城区土地用途分区60第四节中心城区建设用地空间管制62第十一章土地利用重大工程与重点建设项目65头部节土地利用重大工程65第二节重点建设项目安排66第十二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68头部节强化规划实施管理68第二节完善规划实施的利益调节机制70第三节加强规划实施的基础建设70第四节强化规划实施的社会监督71 第五节 完善规划实施保障机制 72 头部节规划目的 为了调控土地利用方向,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提高土地节约集 约利用水平,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实现建设美好家园、打造适宜于生活居 住和创业发展城市的需要,统筹安排江门市域范围内的各项土地利用,进 行空间上的优化组合和时间上的落实,特编制本规划。 第二节 规划依据 一、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 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年10 月28 6†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2001年10 月27 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年10 月28 8†基本农田保护条例‡1998年12 月27 11†广东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条例‡2008年11 月28 13其他相关法律、法规 二、国家及广东省政策1†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 5†关于印发„限制建设区用项目目录‟的通知‡粤国土资规保发“2009”395 6†关于进一步规范各类开发区及产业转移工业园土地管理的通知‡粤国土资规划发“2010”120 其他相关政策文件三、行政性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1†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审查办法‡国土资源部令第43 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9”51 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试行‡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9”79 4†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果核查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8 5†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TDT1023-2010 6†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TDT 1020-2009 7†关于印发„广东省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审查审批办法‟的通知‡ 粤国土资规保发“2009”198 其他相关行政规章与规范性文件四、相关规划 1†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 2†广东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3†广东省环境保护规划纲要2006-2020‡4†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 5†江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6†江门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 其他相关行业规划第三节 指导思想 以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为前提,以有效促进和保障经济发展为重点, 以用地控制指标为约束,以节约集约用地、优化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和布局 优化为手段,结合江门市城市经济发展战略,统筹安排各业用地,妥善处 理经济发展与资源保护的关系、近期建设和长远建设的关系,为经济又好 又快发展提供用地支撑和服务,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全面、协调与可持 续发展。 第四节 编制原则 一依法编制。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 规和规章的规定,符合广东省有关土地管理法规的要求。 二统筹兼顾。全面考虑江门市经济、社会、资源、环境条件和土地 供需状况,妥善处理全局与局部、当前与长远的关系,统筹安排土地利用。 三上下结合。在确定江门市土地利用战略、规划目标与主要指标、土地利用布局与功能分区过程中,注重上下级规划的协调和衔接。 四充分协调。做好与相关规划在用地规模和布局等方面的协调。 五公众参与。广泛听取政府、各相关部门、专家和社会公众对规划 目标、方案、实施措施等的意见和建议。 第五节 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为江门市行政辖区陆域土地范围,包括蓬江区、江海区、新 会区三个区及台山市、开平市、鹤山市、恩平市四个县级市,土地总面积 954060 公顷 及规划围填海面积2043公顷。 第六节 规划期限 规划基期年为2005 年,规划近期年为2010 年,规划目标年为2020 规划期限为2006-2020 年,规划近期为 2006-2010 年,规划远期为 2011-2020 第二章规划背景 头部节 土地利用现状 根据江门市2005 年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数据,在进行规划基数转换 后,全市土地总面积共 954060 公顷,其中农用地面积为 752276 公顷,占 土地总面积的 7885%;建设用地面积为 100876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1057%;水域和自然保留地等其他土地面积为100908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 的1058%。 一、农用地 耕地面积为207730 公顷,占农用地的2761%;园地面积为28086 公顷, 占农用地的373%;林地面积为444755 公顷,占农用地的5912%;牧草地 面积为265 公顷,占农用地的004%;其他农用地面积为71440 公顷,占农 用地的950%。 二、建设用地 城乡建设用地面积为70107 公顷,占建设用地的6950%其中城镇用地 面积为32238 公顷,占城乡建设用地的4598%;交通运输用地面积为5560 公顷,占建设用地的551%;水利设施用地面积为19060 公顷,占建设用地 的1889%;其他建设用地面积为6149 公顷,占建设用地的610%。 三、其他土地 水域面积为 59292 公顷,占其他土地的 5876% ;自然保留地面积为 41616 公顷,占其他土地的4124%。 第二节 土地利用效率 2005 年全市土地利用率8942%,人均城镇工矿用地150 平方米,人均 农村居民点用地167 平方米,单位建设用地GDP 7984 万元公顷,单位建 设用地二三产业增加值7265万元公顷,单位建设用地固定资产投资2416 万元公顷。第三节 土地利用现状特征及主要问题 一、土地利用现状特征 基本农田空间分布相对集中。高质量的基本农田主要集中在:东部中心城区周边,包括新会区的大鳌镇、会城镇、双水镇、睦洲镇、三 江镇,蓬江区的棠下镇、杜阮镇、荷塘镇,鹤山市的龙口镇;中部产业 集中区周边,包括鹤山市的宅梧镇、双合镇,开平市的苍城镇、赤坎镇、 月山镇、赤水镇、大沙镇,台山市的大江镇、水步镇,恩平市的君堂镇、 沙湖镇、良西镇;南部沿海地区,包括台山市的海晏镇、汶村镇、都斛 镇、斗山镇,恩平市的横陂镇。 耕地后备资源仍较丰富。2005年,全市荒草地和滩涂面积共66372 公顷,其中沿海滩涂资源共28396 公顷,50%以上可进行开发利用,主要分 布在新会区和台山市,是围垦开发增加耕地的主要岸段。 逐步形成集中连片的产业发展区。通过工业用地合理规划,全市已经逐步形成银洲湖产业片区、沿海经济产业片区、沿交通干线产业片等 相对集中的产业发展区,对于引导工业向产业发展区集中,发挥规模效应 和集聚效应,节约土地资源发挥重要的作用。 风景旅游资源丰富,用地需求日益增大。全市有丰富的林地、温泉、海岸等旅游资源,依托资源进行旅游开发建设的趋势增强,服务于旅 游业的林地、园地、风景名胜用地需求日益增大。 二、土地利用现状主要问题 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程度偏低。2005年,全市人均建设用地232 方米,为全省平均水平179 平方米的 130%;单位建设用地固定资产投资为 2416万元公顷,为全省平均水平4358万元公顷的55%;人均GDP为19636 元,为全省平均水平 24438 7265万元公顷,为全省平均水平 12756 万元公顷的 57%。全市建设用 地总体上利用强度不高,投入水平相对较低,节约集约利用潜力较大,建 设用地产出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 人均耕地面积减少数量较大,耕地质量整体水平有所下降。由于农业结构调整和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全市耕地面积不断减少,人均耕地 面积逐年下降,人均耕地面积由1997年的0055公顷下降到2005年的0047 公顷,下降了 1455%。同时,由于化肥投入增多及受周边工业和乡镇企业 的‚三废‛污染,局部土壤退化、土质下降。此外,建设占用耕地质量优 于补充耕地质量,从而造成耕地质量整体水平下降。 城乡建设用地扩张明显,空间布局仍欠统筹协调。全市除由蓬江区中心区、江海区和新会区会城街道组成的中心城区已发展成片,城市脉 络明显外,市域城镇仍呈现多核拓展的形势,城镇用地比较分散;除中心 城区外,大部分城镇仅通过相对混乱的产业布局和城镇建设形成地域上的 简单相连,形成‚村镇产业型‛的城镇发展模式;农村居民点布局分散,‚城 中村‛现象普遍存在,城乡用地布局仍欠统筹协调。 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负面影响带来土地生态安全保障能力下降。快速城镇化、工业化的发展,造成对区域生态日趋严重的威胁,其带来的环 境污染,已引致土地生态安全保障能力的下降。以农用地为主构成的开敞 用地受到来自城镇及工矿、村庄、道路建设的侵占,部分被建设用地分隔, 失去空间上的联络,使开敞空间疏密无序,降低了全市的城市绿地和农业 用地系统的生态功能。 矿山开采区多,矿地复垦复绿滞后,非法采矿对环境影响较大。江门市矿产资源较丰富,全市现已发现矿产51 种,矿产地388 处,其中探 明有一定矿产储量的矿产有36 种,矿区119 处,达大、中型规模的39 由于开采管理滞后,致使闭坑矿山的复垦复绿工作未做到位,既占用土地资源,又给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 第四节上轮规划实施评价 上轮规划于2000 自批准实施后,江门市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建立了以保护耕地为主要目标的规划体系,确立了土地用途管制制度,规划的公众认知程度和接受程度有 较大的提高。当然,在规划实施的过程中也暴露出建设用地指标提前突破、 各县级市区分配指标与实际用地需求相差太大等问题。 一、上轮规划主要成效 建立了以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为核心的规划体系。上轮规划从规划指导思想、基本思路的确定到规划目标及实施保障措施的制定等方面都 突出了保护耕地尤其保护基本农田的核心,建立了逐级开展到镇的多级 土地利用规划体系。规划在实施的过程中确实减缓了耕地减少的速度,很 大程度上遏制了乱占耕地的现象。 明确了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在市级规划中,主要通过划分用途管制区,针对不同用途区制定适宜的管制制度来指引区域土地合理利用。建 立土地用途管制制度是规划实施的重要途径,在一定程度上明确了规划的 调控作用,为严格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限制建设用地盲目扩张提供了基础。 促进土地经济效益逐步提高。上轮规划实施以来,全市单位土地面积的投入年均增长 985%。单位土地面积的二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 686%,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有了较大的提高。同时,固定资产投资每万元 对土地的需求以及二、三产业增加值每增长 1%对建设用地的需求总体上呈 现下降趋势,说明随着土地管理制度日益完善,江门市土地集约化利用程 度和利用效率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依规划管地用地的公众意识得到增强。土地使用者在用地手续办理过程中加深了用地必须符合规划的认识,各级政府在协调建设发展与耕 地保护的矛盾中体会到了统筹安排土地利用的重要性;国土资源部门在用 途管制的实施中加强了规划的龙头地位,无论是建设用地审批,还是土地开发整理立项,必须进行规划审查;通过违法案件的查处和规划用地宣传 教育,增强了广大群众的规划用地观念。 二、上轮规划主要问题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各类主要控制指标,主要通过由上到下,指令性 指标的层层分解下达来确定。在规划实施过程中,显现出来的主要问题有: 1建设用地指标及布局难以引导实际用地需求;2规划缺乏前瞻性、科 学性,协调用地矛盾的途径不够;3规划的刚性较强,规划可操作性有待 提高;4耕地保护与基本农田保护未能充分考虑自然因素与经济建设;5 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执行不到位。 第五节 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 一、土地利用发展趋势 发展战略地位进一步提升为规划编制指明方向。†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 年‡中提出江门市作为‚珠三角先进制造 业的重点发展区‛的战略部署,进一步明确江门市城市经济发展的目标, 为规划修编指明方向。 土地节约集约用地政策为规划实施提供了保障。广东省作为全国节约集约用地试点示范省,相继提出节约集约用地的创新举措。鼓励各市 改变目前土地较粗放利用的模式,通过存量用地挖潜,通过有序改造旧城 镇、旧厂房或矿区、旧村居等‚三旧改造‛手段和途径,来保证土地利用 的效率和水平,有效缓解供需矛盾。 土地综合整治不断加强为改善土地生态创造条件。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综合实力的增强,江门市将加大对土地综合整治投入力度,推进 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工作,为持续改善土地生态创造条件。 土地利用政策保障机制建设为规范土地利用提供保障。为了有效10 保障土地资源的利用和管理,需进一步加强和建立土地收益调节机制,在 利用经济手段提高土地使用效率的同时,建立节约集约用地定期评估机制, 强化政府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目标责任。通过建立一系列的政策保障 机制,推进土地利用的规范管理。 二、土地利用面临的挑战 经济社会发展用地需求与土地资源供给的矛盾日益突出。伴随着城乡统筹和区域一体化发展,城镇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新农村建设、现 代农业的发展及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需要,对建设用地的需求不断增大, 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要实现江门市的经济发展目标,就必须进行存量用地 挖潜,走节约集约用地之路。 耕地保护形势日益严峻。城镇化、工业化的推进以及现代农业发展不可避免地将占用一定数量的耕地,而同等质量耕地补充能力有限,耕 地后备资源可用于开发土地呈现日益减少的趋势,给耕地保护带来一定的 困难,基本农田保护压力也将越来越大。因此要在保证耕地有适度的增、 减的基础上,应提高耕地的生产力。 统筹各行业土地利用难度加大。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民生需求的增长,其对交通、水利、能源、教育、居住等基础和公益设施建设的需求 将快速增加,但面对建设用地供给有限的情况,调整和优化行业、区域土 地利用结构与布局的难度增大。 11 第三章 土地利用战略和规划目标 头部节 总体战略目标 为保障规划期内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通过加强土地的宏观调控 和用途管制,统筹安排城乡发展用地,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进 一步转变土地利用方式,按照‚保生态、保耕地、保民生、保发展、保供 给‛的规划思路,使土地资源支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能力得到增强。 保生态。保障生态屏障用地,优化区域生态安全格局。保护重要与敏感的生态功能区,加强自然保护区和湿地等的保护工程建设,维持区 域生态系统结构的完整性。 保耕地。切实落实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划定永久基本农田。按照重要性程度,分别划定国家级、省级、市级基本农田集中区。 保民生。保障基础设施及民生项目等用地。合理安排和布局对区域土地利用有重大影响的能源、环保、旅游、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和民 生项目用地。 保发展。保障重点区域用地,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必需的用地空间。优先保障滨江新区、市高新区、睦洲产业区、南新区含南车项目、 江门先进制造业江沙示范园区、银洲湖产业区、鹤城共和工业片区、江门 产业转移园开平、恩平园区、广海湾产业区等重点区域用地。 保供给。多途径保障建设用地供给,提高土地利用节约集约化程度。除省下达的新增建设用地外,以节约集约用地为核心,全面推进建设 用地整理工作,加大闲臵土地处臵力度,加快推进城乡“三旧”改造工程 的实施,盘活存量建设用地。 第二节 土地利用战略 根据土地利用总体战略目标,针对江门市土地利用特征及问题,立足 12 建设珠三角先进制造业的重点发展区、凝聚东西方文化特色的珠三角商务 旅游休闲基地、适宜于生活居住和创业发展的文化名城,提出基于‚优化 生态、保护耕地、保障民生、发展经济、节约用地‛的土地利用战略。 优化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坚持以人为本,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高度重视生态的重要性,优化 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统筹城乡建设与生态建设规划,实现城乡发展与生态 建设的协调,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落实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任务,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统筹建设占用和补充耕地规模,积极整理 25以下山坡地补充耕地, 推进现代标准农田建设,加大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力度,严格落实耕地占补 平衡政策。 推进基础设施现代化,提高基础设施保障水平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适度超前、安全可靠的原则,加快交通、 能源、水利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突出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推进城 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提高基础设施保障水平,实现基础设施现代化。 优化城乡建设用地配臵,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突出中心城区核心地位,形成区域性中心城市、中心镇先行发展带动、 产业发展联动、基础设施推动、区域发展互动的城镇空间发展模式,全面 提高城镇发展质量;通过划定土地利用空间管制区,明确落实允许建设区、 有条件建设区、限制建设区和禁止建设区,调整和优化土地利用空间布局。 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从严从紧供应建设用地以建设用地规模控制为重点,以节约集约用地为核心,严格控制建设 用地的外延扩张,控制建设用地特别是城乡建设用地供给总量,整合现状 建设用地,全面推进建设用地整理工作,加大城镇闲臵土地处臵力度,加 快推进城乡‚三旧‛改造工程的实施,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13 第三节 土地利用规划目标 一、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目标 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严格落实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任务。2010 年,全市耕地保有量 保持在196097 公顷以上;2020 年,全市耕地保有量保持在195740 公顷以 上。规划期内,确保172180 公顷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 建设占用农用地和耕地有效控制新增建设用地占用农用地和耕地规模。2006 年到2010 市新增建设占用农用地控制在3558 公顷以内,其中占用耕地控制在 1313 公顷以内;2006 年到2020 年,全市新增建设占用农用地控制在11707 公顷 以内,其中占用耕地控制在4417 公顷以内。 补充耕地积极推进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2006 年到2010 年,全市补充耕 地规模不低于1313 公顷;2006 年到2020 年,全市补充耕地规模不低于4417 公顷。 二、建设用地调控目标 保障科学发展的建设用地。2010 年,全市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在105100 公顷以内,城乡建设用地控制在 72800 公顷以内,城镇工矿用地总量控制 在38300 公顷以内;2020 年,全市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在114900 公顷以内, 城乡建设用地控制在 78700 公顷以内,城镇工矿用地总量控制在 46100 顷以内。2006年到2010 年,新增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在4345 公顷以内;2006 年到2020 年,新增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在14000 公顷以内。 三、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目标 稳定农用地面积,合理增加建设用地,在不降低环境质量的前提下适 14 度开发和利用其他土地。农用地、建设用地和其他土地的结构由2005 788510571058调整为2010 年的80021091907 和2020 81201206674,用地结构不断优化。四、城乡用地布局优化目标 构建‚一中心、五组团、八集群‛ 的城镇体系空间及产业空间格局,统筹安排城乡用地,不断优化城乡用地空间布局。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 保障农民权益的前提下,通过更新改造、易地重建和拆旧复垦等方式推进 旧村庄的综合整治工作、加快新农村建设,创建城乡和谐、布局优化、环 境优美的城乡发展新空间。 五、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目标 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2010 年,全市土地利用率达 9093%,人均城镇工矿用地控制在147 平方米以内,单位建设用地 GDP 达到 130 万元公顷以上,单位建设用地二、三产业增加值达到 120 万元 公顷以上。2020 年,全市土地利用率达到9326%,人均城镇工矿用地控制 在144 平方米以内,单位建设用地GDP 达到380 万元公顷以上,单位建设 用地二、三产业增加值达到370 万元公顷以上。 六、土地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目标 加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坚持建设与保护并重,全面推进江门市生 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工作,促进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 发展。 2010 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45%以上,退化土地恢复率为70%,全 市园地、林地、牧草地及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耕地、水库水面、河流、湖 泊总面积达到739969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756%。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 “一中心、五组团、八集群”中“一中心”指江门市中心城区;“五组团”指台山、开平、鹤山、 恩平城区及广海镇五个城镇组团;“八集群”指江沙工业走廊、市高新区、环开平区域、银洲湖区域、 广海湾区域、环鹤城区域、环台城区域和环恩城区域八个产业集群区。 15 积12 平方米。 2020 年,全市森林覆盖率不低于45%,退化土地恢复率为95%,全市园 地、林地、牧草地及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耕地、水库水面、河流、湖泊总 面积达到 726526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7628%。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15 平方米。 七、中心城区用地规模调控目标 协调城市发展规划,保障中心城区发展用地。2010 年,中心城区建设 用地总规模控制在 14590 公顷以内,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 12960 公顷 以内,城镇工矿用地规模控制在 10590 公顷以内,人均城镇工矿用控制在 88 平方米以内。 2020 年,中心城区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 16711 公顷以内,城乡建设 用地规模控制在 12847 公顷以内,城镇工矿用地规模控制在 11497 公顷以 内,人均城镇工矿用地控制在72 平方米以内。 16 第四章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头部节 总体结构调整 稳定农用地面积,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2020 年,全市农用地面 积773354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比重由2005 年的7885%增至8120%。 合理增加建设用地,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用地需求。2020 全市建设用地面积11490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比重由2005 年的1057% 增至1206%。 适度开发和利用其他土地,改善环境。2020 年,全市其他土地减至64183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比重由2005 年的1058%减至674%。 第二节 农用地内部结构调整 通过农用地内部结构调整,落实耕地及基本农田保护指标,加大农业 基础设施投入,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和生态保护效益。 一、耕地 落实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任务,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 加强对农业结构调整的引导,确保农业结构调整向有利于增加耕地和优化 农业产业布局的方向发展;积极拓宽耕地补充途径,有效提高耕地质量。 2020 年,全市耕地面积195740 公顷,净减少11990 公顷,占农用地的比重 由2005 年的2761%减至2531%,占土地总面积的比重由2005 年的2177% 减至2055%。 二、园地 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名、特、优园地,鼓励合理开发荒山、荒坡增 加园地面积。2020 年,全市园地面积28300 公顷,净增加214 公顷,占农 用地的比重由2005 年的373%减至366%,占土地总面积的比重由2005 的294%增至297%。三、林地 设立绿色国土生态屏障,加强农田林网、村镇绿化以及堤防绿化建设, 17 控制非农建设占用林地,维护和改善区域生态安全格局。2020 年,全市林 地面积449300 公顷,净增加4545 公顷,占农用地的比重由2005 年的5912% 减至5810%,占土地总面积的比重由2005 年的4662%增至4717%。 四、其他农用地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大力发展规模化水产 养殖和畜禽养殖,形成优势突出和特色鲜明的农业产业。2020 年,全市其 他农用地面积99749 公顷,净增加28309 公顷,占农用地的比重由2005 的950%增至1290%,占土地总面积的比重由2005年的749%增至1048%。 第三节 建设用地内部结构 提高保障科学发展的能力,严格控制建设用地总规模,合理调整城乡 建设用地和城镇工矿用地内部结构,切实保障交通、水利等必要基础设施 用地,加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引导,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城乡建设用地 规划期间,优先保障中心城区、重要工业片区等城乡建设用地,并适 当减少农村居民点用地;同时,按照‚合理布局、集约高效利用‛的原则, 新增建设尽量避免占用优质耕地,充分挖掘现有用地潜力,提高土地利用 率。2020 年,全市城乡建设用地面积78700 公顷,比2005 年增加8593 顷,占建设用地的比重由2005 6950%减至6849%,占土地总面积的 比重由2005 年的735%增至826%。 城镇工矿用地规划期间,优先安排滨江新区、市高新区、睦洲产业区、南新区含南 车项目、江门先进制造业江沙示范园区、广东江门新会经济开发区、银洲 湖产业区、鹤城共和工业片区、江门产业转移园恩平园区、江门产业转移 园开平园区、广海湾产业区等建设用地,2020 年,全市城镇工矿用地面积 46100 公顷,净增加11208 公顷。占城乡建设用地的比重由2005 年的4977% 增至5858%,占土地总面积的比重由2005 年的366%增至484%。 农村居民点用地18 加快城中村、园中村、空心村等的整治与改造,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 减相挂钩试点工作。2020 年,全市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 32600 公顷,净减 少2615 公顷。占城乡建设用地的比重由2005 年的5023%减至4142%,占 土地总面积的比重由2005 年的369%减至342%。 二、交通水利用地 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节约高效的原则,优先保障铁路、轻轨、 高速公路、主干公路、港口码头、客货运输站场及物流中心、重要新建或 除险加固的水库、堤围工程等基础设施项目用地。2020 年,全市交通水利 用地面积 18944 公顷,净减少用地 5676 公顷,占建设用地的比重由 2005 2440%减至1649%,占土地总面积的比重由 2005 258%减至199%。 三、其他建设用地 按照‚保护优先、综合协调‛的原则,以国家级、省级风景名胜区、 旅游度假区建设为重点,积极开发生态、观光农业、休闲等旅游项目,合 理安排风景名胜设施及特殊用地。2020 年,全市其他建设用地面积 17256 公顷,净增加11107公顷,占建设用地的比重由2005年的610%增至1502%, 占土地总面积的比重由2005 年的064%增至181%。 第四节 其他土地内部结构 一、水域 2020 年,全市水域面积52881 公顷,净减少6411 公顷,占其他土地的 比重由 2005 5876%增至8239%,占土地总面积的比重由 2005 622%减至555%。二、自然保留地 2020 年,全市自然保留地面积11302 公顷,净减少30314 公顷,占其 他土地的比重由2005年的4124%减至1761%,占土地总面积的比重由2005 年的436%减至119%。 19 第五章 土地利用布局优化 按照资源整合、集约利用、区域协调的原则,优化市域土地利用布局, 统筹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科学安排国土生态屏障网络用地;统筹农用地 资源整合,构建珠三角现代都市农业体系;统筹区域和城乡发展,构建市 域城镇及产业用地空间格局,建设和谐宜居城乡。 头部节 设定国土生态屏障网络用地 围绕建设适宜于生活居住和创业发展的文化名城,统筹土地利用与生 态建设,构建核心生态网络体系,形成基本的国土生态屏障,维护和改善 区域生态安全格局,保障区域生态过程连续性和生态系统完整性。 一、市域综合生态空间体系 以城市的自然‚山水格局‛为基础,构建‚一环、三廊、九心‛的多 层次、多功能、网络式的综合生态空间体系。 ‚一环‛:即中心城区环城绿带,包括西江、潭江、江门水道南段沿岸 绿化带;北部的大雁山风景区、大西坑风景区;西部凤飞云风景旅游区、 圭峰山森林公园,南坦岛生态保护区;南部城郊休闲度假区。 ‚三廊‛:即沿西江、潭江和蓬江包括天沙河和江门水道的绿色生态 走廊。其中,西江沿岸保留沿江的山丘、林地和堤内自然岸线;潭江沿岸 绿化以乡土葵林为主体,作为体现城市乡土特色的林区;江门水道沿岸生 态绿带,即将江门水道两岸控制为生态绿地,起到沟通圭峰山景区与小鸟 天堂景区以及南部城郊农田保护区等大型区域绿地的作用。 ‚九心‛:即以市域大雁山风景区、圭峰山森林公园、镇海林-匹堡林- 仙鹤林风景区、白水带森林公园、七星坑-玉带天池风景区、古兜山生态保 护区、牛牯岭生态保护区、清南湖风景区、川岛自然保护区等作为城市绿 心,严格保护原生形态,加强生态绿化建设,改善城市的人居环境质量。 20 二、自然保护区用地布局 重点建设以自然保护区为主体的绿色屏障。保障新会银湖湾滨海湿地 自然保护区、台山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台山乌猪洲岛自然保护区、台 山古兜山自然保护区、台山赤溪曹峰山自然保护区、台山黄猄洲岛自然保 护区、台山广海湾蓝蛤自然保护区、台山上川岛猕猴自然保护区、台山上 川围夹岛自然保护区、台山上川岛地质景观自然保护区、台山下川岛东湾 外海洋生物自然保护区、台山镇海湾水产资源保护区、台山红树林自然保 护区、鹤山马山自然保护区、恩平七星坑自然保护区、恩平锦江源自然保 护区、恩平君子山自然保护区和恩平镇海湾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所需的生态 用地,规划自然保护区用地面积占市域土地总面积的12%以上,保持良好的 自然资源生态。 三、饮水水源保护区用地布局 严格划定一级、二级水源保护区和准水源保护区。一级水源保护区包 括:西江鹤山市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恩平市凤子山水库饮用水源一级保 护区、台山市石花山水库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台山市潭江三八镇饮用水 源一级保护区、开平市潭江、大沙河水库、龙山水库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 西江新会区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蓬江区荷塘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江门 市区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等。 二级水源保护区包括:西江鹤山市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恩平市锦江 水库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台山市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开平市饮用水源 二级保护区、新会区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蓬江区荷塘镇饮用水源二级保 护区、江门市区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 准水源保护区包括:西江鹤山市饮用水源准保护区、恩平市饮用水源 准保护区、江门市区饮用水源准保护区等。 四、风景名胜区用地布局 合理安排森林公园和重要风景区用地。森林公园包括北峰山国家森林 21 公园、圭峰山国家森林公园、潜龙湾森林公园、河排森林公园、大雁山森 林公园、开平市金山森林公园、开平市大沙河森林公园、鹤山市茶山森林 公园、鹤山市云宿山森林公园、鹤山市皂幕山森林公园、风山森林公园等。 重要风景区包括崖门度假休闲文化风景区、台山大陆沿岸风光风景区、 川岛海滨风景区、开平碉楼群风景区、低热国家地质公园恩平温泉风景区、 鹤山古劳水乡风景区等。 五、旅游度假区用地布局 围绕打造凝聚东西方文化特色的珠三角国际商务旅游休闲基地,进一 步优化旅游资源布局,在节约集约用地的前提下,统筹特色旅游文化资源, 重点建设蓬江、江海城市旅游组团、圭峰山生态文化旅游组团、崖门度假 休闲文化旅游组团、台山大陆沿岸风光旅游组团、川岛海滨旅游组团、开 平碉楼与村落旅游组团、恩平温泉旅游组团、鹤山古劳水乡旅游组团共八 个旅游组团,切实保障其用地需求。 六、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区、文物保护区用地布局 重点保障以白沙宗祠保护区、北街近代标志性建筑群、外海名人遗迹 区、梁启超故居文化保护区和新会学宫文化保护区等为代表的历史文化遗 产保护用地。 七、其他重要生态功能区用地布局 加强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包括新会区崖门镇银洲湖下游出海口处的 围垦地区建设的潜流人工生态湿地及江海区礼乐建设的潜流人工湿地。 第二节 优先安排基本农田 一、基本农田布局适度调整 规划期内,由于建设的需要及考虑到基本农田的质量与保护情况的变 化,按照‚面积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有提高、布局更集中‛的要求, 22 严格按照基本农田划定的有关规定和标准对基本农田进行调整和划定,确 保基本农田保护落实到图表、地块和农户,标注到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证 书上,禁止擅自改变基本农田用途,禁止擅自改变基本农田位臵。其中, 共调出基本农田 42271 公顷,共调入基本农田 35072 公顷。通过调整,保 证基本农田质量有所提升,布局更加集中连片,利于集中保护和管理。 二、基本农田集中区布局 依托规划划定的基本农田的分布情况,按照加强农业基础、推进现代 农业发展的要求,将具有完善的农业基础设施、质量好、集中连片的耕地 划为基本农田集中区。规划共划定基本农田集中区191932 公顷,重点分布 在除中心城区外的其他地区,包括鹤山北部集中区、鹤山西部集中区、鹤 山中部集中区;新会东北部集中区、新会西部集中区;开平西北部集中区、 开平北部集中区、开平中部集中区、开平南部集中区;恩平北部集中区、 恩平南部集中区;台山中部集中区、台山东部集中区、台山南部集中区、 台山西南部集中区。 第三节 协调基础设施用地 一、交通用地布局 建立与周边城市区域重大交通基础设施之间的高效衔接,并加强江门 市境内铁路、城际轨道、港口、高速公路、干线公路等重大交通设施建设, 优化多种交通方式布局,加强多式联运发展,改善区域对外交通运输结构, 建立内外交通之间便捷联系和转换。 轨道交通用地布局重点建设广珠铁路江门段、新兴-广海铁路江门段、广东西部沿海铁路 江门段、南沙疏港铁路江门段、广海湾疏港铁路和城际与市内轨道交通包 括广珠城际轨道江门段连接线、广佛江珠城际轨道江门段、江门至恩平城 际轨道及其支线、珠海至斗山城际轨道,广东南车轨道交通维修基地等轨 23 道交通配套项目等。 公路用地布局规划建设‚双环、十一射、五线‛公路网络体系,提高面向珠三角周 边各区域的对外辐射能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双环‛包括由江珠高速北 延线、江中高速、江肇高速南延线、江番高速组成的环状和由江珠高速北 延线、中开高速、江肇高速南延线、江中高速组成的环状。‚十一射‛包括 江番高速、江中高速、中开高速东延线、江珠高速、江肇高速南延线、中 开高速西延线、江鹤高速-江罗高速、开阳高速、江肇高速、佛开高速、佛 山一环东线。‚五线‛包括恩台高速、西部沿海高速、恩云高速、鹤太高速、 新台高速。 规划‚十一纵、十二横‛干线公路体系,服务于市域中心之间及周边 城镇的中长距离交通联系,并为高、快速路网集散交通。 港口码头用地布局市域港口主要集中在西江、潭江两大水道,沿海岸线有台山市的广海 湾港、上川岛港、下川岛港及恩平市镇海湾的恩平港。规划将重点打造潭 江水道上的新会天马港以及作为天马港备用港区的银洲湖以下的古井镇岸 线。此外,应保证每个港口至少有 条以上的干道公路衔接,并与高速公路和主干公路网有快速便捷的联系。 二、水利用地布局 主要保障重要新建或除险加固的水库、堤围工程项目,包括新建水库 工程7 项、水库除险加固工程77 项,以及江新联围除险加固工程、蓬江区 城市防洪工程、江海区城市防洪工程、沙坪城区防洪工程、大鳌联围、银 洲湖海堤、西南边滩海堤、都斛大堤、大成围海堤等;保障市域供水及其 配套设施用地;其他水利项目包括重点灌溉工程项目、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天沙河引水增流工程等。 24 三、能源项目用地布局 围绕建设全国重要的电力能源基地,重点保障台山核电一期腰古厂 址、阳江核电水库台山部分、台山电厂二期、台山上川岛三牙石和下川 岛、汶村、端芬、广海、都斛、赤溪的风电项目,以及新会电厂、新会双 水发电厂有限公司‚上大压小‛600MW 热电联产建设项目,保障500KV 新会 输变电工程、500KV 五邑输变电工程、500KV 圭峰变电站、500KV 鹤山变电 站、500KV 恩平变电站、800KV 鹤山换流站等电力设施用地,保障广东省LNG 二期工程江门段建设用地。 四、环保项目用地布局 重点建设珠江三角洲大气超级监测站、保障江门市区垃圾综合处理场、 广东银洲湖纸业基地集中水处理厂、鹤山市马山填埋场扩容工程、高沙港 片区截污工程、礼乐片区污水管网建设、恩平市沿海防护林工程、台山市 沿海防护林工程等。建设江门市区及各县级市污水处理厂,保障每个镇至 少建设一个污水处理厂,用于镇域内生产生活污水的处理与再利用。 第四节 优化城乡建设用地 一、城镇用地空间布局优化 按照‚一中心、五组团‛的市域城镇用地空间总体格局,统筹安排城 镇用地。
建筑方案设计招标文件非常完善
2021年大学地球物理学专业《大学物理一》模拟试卷A卷附解析
2023年度毕业了句子说说(范文推荐)
三年级下数学课件-认识面积-北师大
2022年07月山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22年招聘1名事业编制专业技术岗位人员考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
汽车美容专业的心得体会和感想汽车美容感悟六篇
早安问候语早安心语:时光就像一瓢水,照出旧日的容颜汇总
2022年中药学类之中药学(师)过关检测试卷B卷附答案
2023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教学工作计划范文_高一下学期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关于个人借款合同范本模板900字_个人借款合同范本
版权声明:本文由佛山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