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04
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粤港澳大湾区西翼、江门市南部,濒临南海,毗邻港澳,总面积1362.05平方公里,东西蕞大相距48.8公里,南北蕞大相距54.5公里,大陆海岸线公里,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公元222年设县,隋唐时期称冈州,1992年撤县设市,2002年撤市设区,辖11个镇(街)。全区户籍人口76.53万、常住人口近百万;是全国著名侨乡,有海外侨胞、港澳台乡亲近65万人,分布在全球70个国家和地区。
产业集聚加速成型。大力培育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与健康、新材料三大主导产业,优化提升古典家具、新会陈皮、小冈香、五金不锈钢四大传统特色产业。新能源动力电池产业链成为新亮点,投资200亿元的中创新航江门基地落户,芳源环保成为全市首家登陆科创板企业。拥有中国不锈钢制品生产基地、中国船舶拆解基地、中国食品工业生产基地、国家火炬计划江门纺织化纤产业基地、中国化纤产业名城、中国古典家具之都、中国香业产业基地、中国陈皮之乡等10个国家级产业基地。
平台能级不断提升。江门大型产业集聚区新会片区面积657平方公里,占全市47%,北、东、南三大组团均覆盖新会。先后建成广东江门新会经济开发区、广东轨道交通产业园、广东银洲湖纸业基地、广东中小船舶产业基地、崖门新财富电镀基地等重大产业平台。
交通设施日臻完善。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是广东省第四大轨道交通枢纽,广珠铁路、深茂铁路、广珠城轨、珠江肇高铁等7条轨道汇聚于此。10条高速环绕贯穿全区,“四纵四横”高快速路网逐渐成形。拥有国家一类口岸新会港、大广海湾保税物流中心(B 型)和65平方公里对外开放水域。
葵乡文化灿若繁星。被评为中国曲艺之乡、中国楹联文化之乡,拥有新会葵艺、蔡李佛拳、白沙茅龙笔和新会陈皮制作技艺等4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一棵树、一间屋、一块皮、一把扇、一支笔、一套拳、一座庙、一战场、一张椅、一个村“十个一”文旅品牌。
★【经济发展】2022年全区生产总值951.63亿元,比上年增长4.0%。其中,头部产业增加值66.31亿元,增长7.4%;第二产业增加值484.67亿元,增长5.5%;工业增加值424.42亿元,增长12.4%;第三产业增加值400.65亿元,增长1.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04.20亿元,增长5.1%。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23.32亿元,增长8.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1.71亿元,增长2.5%。全区进出口总额368.3亿元,同比增长1.1%,外贸出口额265.9亿元,增长-2.0%,进口额102.4亿元,同比增长10.2%;实际利用外资80168万元,增长257.5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4.68亿元,可比增长0.5%。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42048元,增长5.5%。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48229元,增长4.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745元,增长6.9%。位居全国城市市辖区高质量发展百强区第42位。
紧扣省委“1+1+9”和市委“1+6+3”工作部署,积极抢抓“双区”建设机遇,深入落实“六大工程”,围绕工业立区、制造强区,以“一园三中心”为发展方向,以“千亿GDP”“千亿产业链”“百亿级国资”为目标动力,以强党建、大园区、促创新、优交通、提品质、惠民生为主要抓手,奋力打造江门高质量发展标杆,建设经济繁荣、环境优美、文化活跃、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首善之区”。
版权声明:本文由佛山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