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高新区(江海区):在“高”“新”上狠下功夫丨恰是百年风华
从改革开放初期,零星的外资、民营企业兴建投产,到如今以工业立区、以创新为魂,4000多家工业企业云集,世界500强企业纷纷落户……自成立以来,江门高新区(江海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社会经济发展实现了质与量的双重飞跃。
勇立潮头,方为先锋。1992年,江门市高新区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正式成立;1994年,市区行政区域调整,江门市城区更名为江门市江海区;2010年,江门高新区晋升为国家级高新区;2013年,高新区与江海区合署办公,自此驶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展望“十四五”,江门高新区(江海区)将以国家高新区的担当作为,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在“高”“新”上狠下功夫,加快打造创新型经济主导的高水平高新区。
走进位于江门高新区(江海区)的江门市科恒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包装车间,数十名员工正忙着打包锂电正极材料。而在不远处的大型仪器测试中心,该公司研发人员正全神贯注地对高性能电池进行产品测试。“我们预计2021年产值比去年翻一番,一季度销售量环比增长50%。”该公司副总裁吴建华介绍。
近年来,江门高新区(江海区)在“高”“新”上狠下功夫,把高端机电装备制造、新材料和新一代电子信息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主攻方向,优化提升大健康、智能智造、智慧照明等基础产业,打造“3+3”先进制造业集群体系,通过“筑巢引凤”、招大招强、做优服务等多方面着手,持续做实做优做强实体经济,吸引了不少像科恒实业这样的高新技术企业加速集聚,成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量。
龙溪湖畔,江门高新区(江海区)高新企业林立。杨兴乐摄
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江门高新区(江海区)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国家级高新区综合排名实现大幅跃升。过去五年,该区共引入大湾区中心城市优质产业项目超100个,总投资近800亿元,引入优质创新平台超30个;先进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12.5%、16.1%;高端机电装备制造、新材料、新一代电子信息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总产值突破300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60%以上。
今年一季度,江门高新区(江海区)经济延续了稳中向好的态势,实现首季“开门红”。全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28.7%,两年平均增长7.6%,增速名列全市前茅,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双位数增长,多项指标两年平均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全市水平。其中,全区257家规上工业企业实现正增长,占规上工业企业总数超77%,维谛技术、华生电机、优巨先进新材料等66家企业增长超100%以上,企业发展信心显著增强。
今年2月,江门高新区(江海区)下沙公园正式启用,意味着该区域原有的200多户水上人家从“水上”搬到了“楼上”。公园里配套了榕荫广场、儿童乐园、儿童免疫公共服务中心、下沙文化展示中心等设施,让不少居民都倍感惊喜。
今年2月,江门高新区(江海区)下沙公园正式启用。南方日报记者 杨兴乐 摄
从“脏乱差”变成网红打卡点,下沙公园的改造是江门高新区(江海区)城乡面貌变化的一个典型缩影。近年来,该区持续加大城市更新力度和民生投入,城市品质提升连续两年全市考核头部,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幅提升。
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江门高新区(江海区)的老城区累计完成城市提质工程163项,总投资约121亿元,高标准建成城央绿廊10公里,成为全市唯一入选省级万里碧道工程的试点项目;全区新建、改扩建道路38条,共完成交通投资106亿元,总长56公里,分别是“十二五”时期的5倍和4倍。
特别是去年以来,江门高新区(江海区)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去年,儿童公园、江海云道、城市阳台相继投入使用;下沙公园和儿童防疫服务中心釜山中心、下沙中心、茶庵中心建成开放;科技馆、图书馆、青少年活动中心、龙溪湖阅读中心和时尚运动中心等优质公共设施成为全市文化新地标……
随着大批城市品质提升项目动工、投用,江门高新区(江海区)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品位不断提升,成为引领集聚创新创业人才和项目的高地。根据《江门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江海区常住人口36.47万人,十年间增长43.37%,增幅比全省和全市分别高出22.56和35.52个百分点,且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全市蕞低。
近日,面对疫情防控新形势,江门高新区(江海区)开展大规模全员核酸检测。“我是党员,我先上!”大规模核酸检测启动后,35支党员战“疫”先锋队把党旗插到检测现场,抗疫一线的“红马甲”格外醒目。
党建是引领各项工作开展的“根”与“魂”。近年来,江门高新区(江海区)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以党建引领推动全区重点工作落实,以钉钉子精神转变作风推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项目攻坚、招商引资、扫黑除恶、环境整治等各项中心工作,为高质量发展装上“红色引擎”。
除了疫情防控一线现场,在下沙水上人家征迁、儿童公园建设、“两馆一中心”等重大项目、急难险重任务中,江门高新区(江海区)都组建了临时党支部和党员突击队,确保哪里有重大任务,重大项目推进到哪里,哪里就有党员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此外,高新区(江海区)还创新探索党建引领下的“三社联动”机制,治理经验获民政部肯定的同时,也探索出一批具有区域特色、可复制可推广的基层党建“江海经验”。比如“十三五”期间,该区在全市率先探索制定并落实村级党组织书记小微权力正负面清单。
作为国家级高新区,江海还创新开展机关党建结对非公企业党建暨推广“种子工程”项目,34个区直机关党组织、规上企业 “一对一”党建结对,涌现出荣信、安诺特、礼乐腊味协会等市级“两新”党建示范点,铁金刚、业伟成、多快好省等3家企业坚持党建引领助推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
版权声明:本文由佛山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