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政江门|园区竞争激烈!江海区应急产业如何做到千亿级?
照明灯、安全帽、救护车……这是工作生活的常见之物;应急通讯、监测预警、处置救援……这是快速崛起的产业“新蓝海”,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安全应急产业市场潜力巨大。
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安全应急产业全产业链的年产值已超万亿元,年增长率达20%左右,明显高于同期工业经济平均增速。预计到2025年,我国安全应急产业规模将超1.8万亿元。
江海区委、区政府把安全应急产业发展列为全区“头号工程”,高标部署、高效推动安全应急产业发展,并提出“力争2035年打造成为安全应急千亿级产业集群”的发展目标。
2022年,江海区安全应急产业交出亮眼答卷,成为国家安全应急产业示范基地创建单位,产业招商初见成效,应急管理学院建设方案已列入省“十四五”高校规划。
2023年是江海区“高质量发展的深化年”,那么,江海区安全应急产业如何才能实现新突破?进一步实现高质量发展, 朝着千亿级产业集群的目标前进?
创建国家级平台 总投资555亿元重大项目集中签约动工
2022年是江海区“高质量发展突破年”,江海区安全应急产业开局良好,以头部名成绩获评国家安全应急产业综合示范基地创建单位,实现国家级创建平台新突破,安全应急产业年产值超160亿元,同比增长超15%,引进的项目中,安全应急产业项目超八成。
携手共闯安全应急产业新蓝海,“双峰会”向企业家和投资者等发出邀请。去年8月23日,2022首届应急管理与未来城市峰会暨中国产业互联网(江门)峰会(简称“双峰会”)在江门举行,活动以“未来城市:应急管理新探索,应急产业新空间”为主题,邀请部委领导、院士专家、头部企业和行业代表约120人汇聚侨乡,为江门经济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更为做强做优做大安全应急产业厚植根基。“双峰会”上,高新区(江海区)向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家和投资者发出邀请:安全应急产业赛道机遇已至,未来已来,请携手共闯安全应急产业新蓝海。
总投资555亿元重大项目集中签约动工,实现50亿以上工业项目零的突破。去年8月24日,江海区举行重大项目集中签约动工活动,14个大项目总投资555亿元。其中5个集中签约项目总投资180亿元,9个动工项目均为安全应急产业项目,总投资375亿元。投资超50亿元的航天华南安全应急产业园项目,将围绕“孵化—加速—产业”总体思路,搭建航天特色科创服务平台,引入航天科工集团的成熟产品,江海区也实现50亿以上工业项目零的突破。
以头部名成绩获评国家安全应急产业综合示范基地创建单位。去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发展改革委办公厅、科技部办公厅联合发布《关于公布2022年国家安全应急产业示范基地(含创建单位)名单的通知》。江门高新区位列其中,以头部名成绩正式成为国家安全应急产业示范基地创建单位(综合类)。
力争2035年打造成为安全应急千亿级产业集群
有实力,有底气;有目标,有方向!
去年12月中旬,江海区委书记聂加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要坚持制造业当家,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加速安全应急产业发展,打造经济建设新引擎,“大力招引优质企业项目,推动应急管理双峰会集中签约动工项目加快投产达产,力争2035年打造成为安全应急千亿级产业集群。”
“力争2035年打造成为安全应急千亿级产业集群的目标。”对于江海区提出的这一目标,有很好的发展机遇。安全应急产业是国家重点支持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完善国家应急管理体系,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急难险重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能力。
2021年7月,江门被列为广东省发展安全应急与环保产业集群的核心城市。风口之下,江门市委、市政府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将安全应急产业作为“六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支柱产业,积极谋划推动该产业发展,并以江门高新区(江海区)为核心区,围绕自然灾害、安全事故灾难、公共安全等领域应急救援需求,全力打造应急技术装备与服务一体化发展先行区,加快形成“安全应急产业园区、应急管理学院、应急科普体验中心、大湾区应急物资储备中心、全国重点实验室”五维一体的发展格局。
从工业基础来看,江海区可以说底气十足。江海区内汇聚了4500多家工业企业,亿元企业超100家,引进了巴斯夫、三菱重工、西铁城、优美科等一批世界500强企业。区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例超七成,近十年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3%。安全应急产业链包括上游的原料生产供应、硬件设备支持和科技服务平台,中游的监测预警、预防防护、应急救援、应急服务,下游的各类突发事件应用场景产品等。应急产业链条长、涉及面广,由于江海区本身具有很好的工业基础,相对完善的产业链,因此江海区发展安全应急产业有竞争优势。
深化高质量发展,安全应急产业如何实现新突破?
2023年是江海区“高质量发展的深化年”,江海区安全应急产业如何才能进一步实现高质量发展, 在朝着千亿级产业集群的目标前进的道路上,将可能遇到怎样的挑战?
园区竞争激烈,不进则退。根据2022年国家安全应急产业示范基地(含创建单位)名单显示,有3个园区入选成为首批国家安全应急产业示范基地单位(综合类),分别是徐州高新技术开发区、广东佛山南海工业园区和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7个园区入选国家安全应急产业示范基地创建单位名单(综合类)。从这可见全国多地园区都在发展安全应急产业,而且各个园区发展也是各具特色亮点。
佛山南海区丹灶镇的粤港澳大湾区(南海)智能安全产业园核心区为主要载体,大力发展安全应急产业。粤港澳大湾区(南海)智能安全产业园核心区规划面积1万亩,总投资超200亿元,核心区现已形成“研发、孵化、加速、服务、基金、基地”六位一体的安全产业发展体系。
合肥市高新区,打造监测预警特色产业集群企业70家、安全防护特色产业集群企业65家、应急救援处置特色产业集群企业30家、安全应急服务产业集群企业50家。2021年,高新区安全应急产业规模已达500亿元,连续三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5%以上,规上企业超120家。值得一提的是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还入选了国家安全应急产业示范基地创建单位名单(综合类),意味着合肥将有两个国家级示范基地。
其他还有山东日照、江苏丹阳等地园区也入选国家安全应急产业示范基地创建单位名单(综合类),因此对于江门高新区来说,如何在园区竞争中凸显自身的特色和优势,从而脱颖而出,吸引更多企业、投资者和科研院校进驻,让产业链更加完整,产业实力更加强大,是现实中不得不面对的挑战。
引进重点头部企业。去年12月30日,在江海区委常委会会议,聂加伟表示,要创建好国家安全应急产业示范基地,用好这一国家级“名片”,加强招商引资力度,加大力度引进重点头部企业,促进产业集聚,擦亮品牌。
要达到“力争2035年打造成为安全应急千亿级产业集群”的目标,实现高质量发展,重点头部企业的引进必不可少,但是重点头部企业往往是众园区争抢的目标,如何在软硬件上发力,吸引重点头部企业进驻,是江海区接下来需要面对的挑战。
项目引进签约之后,落地见成果。如果只是做到“引进”没有确保“落地”,到头来所谓的项目签约有可能就是“一纸空文”,不仅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还将贻误发展时机。目前,江门市安全应急产业园已引进近70个安全应急企业、项目、科研机构,这些企业和科研机构如何快速落地,产生蕞大的效益,考验执行力。
版权声明:本文由佛山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