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政江门|广深佛莞惠产业集群“国家级”江门如何破局?
2022年江门市经济增速连续排名全省第2,2023年能否再接再厉?
广深佛莞惠7个先进制造业集群荣升“国家级”,江门先进制造业集群如何破局?
过去一年,经历重重考验,江门经济高质量发展态势向好,经济增速实现了飞跃,连续保持全省第2,取得建市以来蕞好的排位,取得如此成绩殊为不易。
展望2023,“稳中求进”的要求更积极,高质量发展的步伐更笃定。1月3日,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推动广东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开好局起好步,在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列作出示范”。
2023年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中等生”,江门如何再接再厉、乘胜追击?如何在谋求高质量发展上实现破局,展现江门担当?
在2023年开年之际,南方都市报江门新闻部推出“问政江门”策划报道,总结2022年江门市及各县(市、区)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各地重点工作和项目进展,展望2023年高质量发展“江门如何拼”。今天推出《问政江门》头部篇,关注江门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的一年如何破局。
1-11月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294.56亿元
尽管12月经济数据尚未发布,但是对于江门而言,2022年经济发展成绩有目共睹。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和疫情影响,江门市从年初开始推动一系列稳经济政策落地,经济运行呈现“稳步恢复、稳中有进”的态势,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明显,排名全省前列,着实亮眼。2022年上半年,江门市GDP增速为3.1%,位居全省第2;前三季度,江门市GDP增速为3.3%,保持全省第2,多项经济指标增速居全省前列。
据江门市统计局数据,2022年1—11月,江门市主要经济指标延续稳步恢复走势,其中规上工业增加值1234.49亿元,同比增长3%,连续4个月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2022年上半年、前11个月主要经济指标比较
2022年1—11月,江门市15条重点产业链合计实现增加值949.61亿元,同比增长3.5%,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长2.7个百分点。从工业用电量看,虽然前11个月是负增长,但下半年已经逐渐缩小差距。
在库“四上”企业、在库投资项目及计划总投资额,前11个月均保持了较高增长。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1223个,同比增长10.6%。据江门市发展和改革局数据,2022年江门市重点项目中期增补(调转)后,安排重点建设正式项目690个、年度投资计划1160.73亿元,1-11月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294.56亿元,为年度投资计划的111.5%,快于序时进度19.9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虽然出现-1.2%的小幅负增长,但第二产业、工业、制造业都保持17%的增长。据江门市统计局公布数据,2022年1-11月,江门市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铝材、平板玻璃、机制纸及纸板、饲料、灯具及照明装置等5类产品呈现正增长。
珠西枢纽江门站。江门市新会区委宣传部供图
加快谋划大型产业集聚区3个先行启动区11个特色新兴园区
2023年1月3日,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推动广东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开好局起好步,在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列作出示范”。会议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坚持“稳中求进”,推动“整体好转”,从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可以看出,2023年全省经济发展新目标。对于江门而言亦是如此。2022年,江门市一些经济指标还是负增长,特别是江门市及各县(市、区)的财政收入出现较大幅度收缩锐减。
2022年1-11月江门市工业园区主要经济指标
2023年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中等生”,江门市如何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无疑是开年之初就摆在江门市各级党委、政府领导班子面前的一道考题。
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结束后不久,1月6日,江门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议题之一就是研究部署2023年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坚持制造业当家,深入实施“工业振兴”“园区再造”工程,培育发展盾构机、智慧农机、政法社会治理智能装备等新赛道新产业,大力推进传统产业数字化改造,加快谋划大型产业集聚区3个先行启动区、11个特色新兴产业园区,构建江门现代化产业新体系;要全面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深入实施“港澳融合”“侨都赋能”工程,推动大广海湾经济区和银湖湾滨海新区开发建设,深入开展省级便利华侨华人投资改革试点,大力开拓RCEP成员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实现更高水平对外开放;要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谋划推动重大项目建设,加快重点招商项目落地,释放有效投资潜力。
南都记者注意到,2023年1月以来,江门市委书记陈岸明、市长吴晓晖开展密集调研。连日来,陈岸明调研了现代农业、食品产业、制造业,深入厂企园区、重大项目一线,强调要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提振信心、抢抓机遇,做优做强战略性产业集群,培育壮大特色产业新赛道,勇当全省新一轮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主力军和主战场。
建设中的黄茅海跨海通道。黄茅海跨海通道管理中心供图
开年之初,谋划大局。在高质量发展上,江门如何担当作为?
近年来,江门市坚持工业立市,坚持制造业当家。
2021年5月,江门市发布到2025年产业集群发展计划,并正式启动实施“链长制”助力千亿级产业集群发展,力争到2025年,新材料、大健康(含食品)、新一代信息技术、金属制品等产业集群产值超1000亿元,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家电、造纸和印刷、纺织服装、摩托车等产业集群产值超500亿元。
1、与先进城市产业集群差距大,江门如何追赶标兵?
江门坚持工业振兴,但必须看到,目前与广深佛莞等先进城市还有很大差距。
首先是产业集群发展上的差距。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公布45个国家先进制造集群的名单。目前广东形成了新一代电子信息、现代轻工纺织、先进材料、绿色石化、现代农业与食品、智能家电、软件与信息服务、汽车等8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其中广深佛莞惠7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入选首批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
2021年8月,《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出台,江门成为省全部20个战略性产业的布局城市,其中8个战略性产业把江门标注为“核心城市”。2022年1-10月,江门10个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1028.21亿元,1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101.46亿元。
8个将江门标注为“核心城市”的战略性产业
智能家电、现代轻工纺织、生物医药与健康、现代农业与食品
高端装备制造、智能机器人、激光与增材制造、安全应急与环保
比较产业集群规模,广深佛莞惠先进制造业集群已经荣升国家级,有的集群合力形成了万亿级,江门目前在培育打造千亿级、500亿级,差距比较明显。
五邑大学江门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刘志坚认为,“江门是全省四个全部进入20个战略性产业布局的城市之一,这表明江门工业基础雄厚、产业门类齐全。但同时也应看到,江门工业存在着‘产业集群不大不强,传统产业占比偏大、先进制造业发展不足,产业特色不够鲜明’等问题,而这些问题恰恰与‘先进制造集群’的遴选要求有所差距,也许这就是江门这次未能跻身国家级先进制造集群城市的原因之一,也是我们与广深佛莞惠的主要差距体现,比如我们缺乏千亿级产业集群,千亿级龙头企业、百亿元级企业也屈指可数。”
富华重工荣获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称号,系江门唯一。富华重工供图
产业平台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根据规划,2023年广东除了提质壮大现有的8个万亿级支柱产业集群,将再打造若干新的万亿元级产业集群,培育4个以上五千亿级新增长引擎,集中力量建设一批“万亩千亿”级大平台。江门是广东高标准建设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的15个地级市之一。
美的从一个企业裂变为一个产业集群,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积累。刘志坚表示,江门坚持“工业立市”“制造强市”是非常正确的,是完全符合国家发展需要和广东发展实际的。从“做大做强江门制造业,争取从省先进制造业梯队跻身国家级先进制造业梯队”角度看,江门要注意避免“产业发展战略过于摇摆漂移”的问题,要紧跟潮流但不要盲目追风,要招好“女婿”但不要慢待“儿子”,要发展新兴产业但不要过分“见异思迁”。锚定一个目标就要坚持不懈的干,一个大而强的产业集群的发展不是几年就行的,甚至需要一两代人的努力。
2、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工业技改如何发力?
工业投资是推动制造业增长的核心动力,没有工业投资当家,就没有制造业当家。
数据显示,2022年1-11月,江门市第二产业、工业、制造业投资都保持了17%的增长,装备制造业增长57.8%,但工业技改投资增长仅0.1%,与深圳、佛山、珠海、云浮等城市有较大差距,亟待发力。
2022年1-11月广东部分城市工业投资数据
省里今年推动工业投资持续改观,聚焦制造业当家“大项目”,把制造业重大项目和工业投资作为增强发展后劲的重要抓手。为此,推出一系列具体措施:推动工业投资跃升,制定2023年度制造业重点项目投资计划,推动2023年全省工业投资新增超1000亿元;引导企业加大技术改造,争取2023年新推动9000家工业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实现全省技改投资4500亿元;狠抓制造业重大项目,突出抓好投资50亿元以上项目跟踪服务,对省级跟踪项目逐个制定重要节点“作战图”、实施挂图作战。
企业是产业发展的基石,企业的竞争力直接决定制造的竞争力。数据显示,江门市共有15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22年实现了“重点小巨人”企业“零的突破”。但目前广东全省有效期内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67家,江门仅占全省的1.7%,而江门市场主体总量占比广东省为4.28%。
根据规划,“十四五”期间,广东将力争培育超10万家创新型中小企业、1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20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23年广东将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50家、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00家,推动5000家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带动10万家中小企业“上云用云”。
海星游艇制造有限公司是江门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链链主企业。企业供图
南都记者了解到,2022年江门市以千亿级规模为目标,大力培育大型龙头企业。包括大力培育国际级、省级“单项冠军”企业,参照国家标准,选取有关企业作为后备企业进行培育;加大培育骨干企业培育力度,落实完成2022年全市超10亿元企业达75家、超50亿元企业达10家的工作目标;落实省级“链主”企业培育工作。
前有标兵,后有追兵。既要看到差距,也要看到机遇。新的一年,在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推动企业转型、技改上,江门任重道远。
数据来源:江门市统计局、江门市发展和改革局、江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及广东各地市统计局官网
版权声明:本文由佛山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