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31
江门日报讯(记者/蔡昭璐张茂盛)5座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近期全部完成并网发电,标志着江门实现了全域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全面进入“焚烧发电”新阶段,向绿美江门、无废城市目标迈出了坚实一步。
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多地积极探索应用垃圾焚烧发电新技术,努力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2021年以来,我市经广泛调查、科学论证,在全市规划布局5座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并同步推进建设。其中,开平市固废综合处理中心已于2022年底完成扩建,并在2023年5月开始接收恩平市的生活垃圾。今年4月至5月,台山市静脉产业园项目、新会区固废综合处理中心项目、蓬江区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置提质改造项目以及鹤山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提质改造项目相继投入试运营,并成功并网发电,实现了生活垃圾的全量焚烧处理。
相比原来的填埋处置方法,焚烧发电具有减少土地占用、更加环保安全、资源化利用效益高等显著优势。5月29日,记者来到已经并网发电1月有余的台山市静脉产业园体验采访。在这里,记者见到,所有垃圾都是在一幢现代化工业厂房内完成精细化处置。其中在前端环节,工作人员只需远程操控机械设备,就能精准完成抓取、滤干、传送焚烧等工作。在中控大厅屏幕上,垃圾入场、焚烧、发电等各流程的实时影像,以及炉温、电力、气体等实时参数都一目了然。
“垃圾焚烧产生的热量可用于发电,还能为园区提供自给能源,剩下的都并入电网输送至千家万户,产生经济效益。”台山市静脉产业园相关负责人李凯说,截至5月28日,园区已接受处理垃圾约3.7万吨,发电量约845万度,上网电量约为548万度。
除了发电带来的效益,垃圾焚烧产生的炉渣经过筛分后,可分离出铁、铜、铝等不同金属,余料经综合利用可制成环保砖,既节约了生产成本,又保护了生态环境。
对于公众普遍关心的气体排放和渗沥液处理问题,李凯说,目前园区采用的是国际一流、行业领先的烟气净化处理工艺,烟气排放指标优于国家标准及欧盟标准;渗沥液处理系统则是采用先进的组合工艺,出水全部回用,对外零排放,真正实现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记者获悉,我市其余4个设施均是采用该种技术。
市城管局方面表示,目前我市生活垃圾总量约5000吨/日,随着5个垃圾焚烧处理设施全部投入使用,全市生活垃圾焚烧总处理能力达5900吨/日(远期处理能力可达8500吨/日);设计年发电量约为10.04亿度,年上网电量约为8.15亿度。目前,各处理场所正在进一步完善建筑外立面、绿化、厂区道路等配套设施,不久将作为科普基地对外开放,向公众展示江门在绿色发展道路上的新成就。
版权声明:本文由佛山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