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大国人才”关注:鹤山市参与“人才引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主题讨论
近日,江门鹤山市与江苏昆山县、粟阳县,浙江建德县,河南长垣县,黑龙江克东县共同围绕“人才引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主题,在《中国人才》杂志及“大国人才”公众号上开展主题讨论,围绕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机遇、存在难点、如何解决困难展开论述。
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创新是关键,人才是重点。以人才引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考验着各地各部门的智慧和能力。如何破解县域引才育才留才的制约瓶颈?如何走出一条以人才为链接点的县域产业科技融合之路?如何优化人才生态,让人才对县域“日久生情”?在与基层组织部部长的讨论中,这些问题的答案逐渐清晰。
江苏省昆山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孙勇
江苏省溧阳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左豪杰
浙江省建德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莫锋
广东省鹤山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李卫芳
河南省长垣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杜晓田
黑龙江省克东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孟祥媛
主持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迎来哪些机遇?
李卫芳:建设人才强国,蕞有潜力和后劲的地方在县域。此前,受大城市虹吸效应影响,县域对人才的吸引力、承载力一直受限,但随着国家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国内大循环发展格局、新城镇化建设等,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对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正在逐步提升,可以说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春天正在到来。
主持人:县域有效引进人才、培育人才,存在哪些难点?
孙勇:县域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相对较弱,一方面是硬实力有差距,缺少大院大所和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科研氛围较为欠缺,人才缺少用武之地,导致引才难;另一方面是软实力跟不上,个人发展空间、待遇保障等方面与大城市相比有较大落差,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差距较大,导致留才难。
主持人:如何破解县域引才用才的瓶颈?
孙勇:县域城市破解引才留才难,一要找准自身定位。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融入国家战略,尽力突破县域城市能级局限,全面承接周边大城市的溢出带动效应,推动科创企业和大院大所项目化开展联合攻关,招引高端人才项目。二要转变思维观念,找准企业引才需求。突出需求导向大力引才,围绕重点产业、重点项目建立并发布需求目录,探索符合实际、成本较小的柔性引才途径。突出企业主体地位,创新政策,通过放权赋权,支持企业发挥引才主导作用。
莫锋:打造科创平台,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内配置人才资源、整合创新资源,是突破县域经济瓶颈的重要抓手。县域城市要把平台建设作为承接人才引进、提升创新实力的基础性工作,出实招硬招,创造条件让人才各尽所能、各展所长。比如可以立足一个产业对接一个“大院名校”优势学科,整合自身高校院所平台资源,促成科技合作。深化与高校技术转移中心合作,在县域建设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产业研究院等平台,挖掘县域产业发展共性技术难题,深入实施校企产学研成果转化合作。
孟祥媛:大城市可以做到“大而强”,县域城市则可以做到“小而精”,集纳有限资源,聚焦优势产业,突出自身特色,形成自己的人才竞争优势。聚焦重点领域、重点产业创新要素,鼓励工业园区、龙头企业等人才集中的领域加快建设创新创业、战略合作、综合服务等聚才平台。
杜晓田:县域引才用才,更要务实,坚持引育并重、分类施策。引才,要以亲情、乡情、友情建立情感纽带,与在外科技创新人才和创业人才建立联系网络,扩大引才视野。育才,要结合本地产业特色对重点人才群体进行培养。结合长垣产业特色,我们把人才培养重点放在民营企业家和支柱产业所需技能人才上。
主持人:人才在县域创新创业存在哪些困难?如何解决这些困难?
孙勇:对创新创业人才来说,往往会遇到融资难、租厂房难等问题,对此,需要积极引入金融“活水”提升市场活跃度,打造“投—贷—保”科技金融支撑链条,发挥政府投资基金引导带动作用,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缓解人才企业初创期融资困难的问题。在服务上,优化政策服务、生活服务、生产服务“三张清单”工作机制,特别是要在生产服务方面重点发力,及时获取企业对资金、市场、用地等关键资源要素的诉求,统筹协调,及时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
李卫芳:很多选择到县域发展的青年人才,往往会面临诸多困难,如缺乏专业的创新创业指导、配套资源相对匮乏等。应通过搭建信息共享、资源对接和培训指导平台,加强“专项政策+校地合作+服务生态”三维联动,全方位支持青年人才创新创业,增强人才的发展后劲。
浙江省建德市全力推进“乡村梦想家”人才项目,打造特色共富项目,促进农民、村集体双增收。图为游客在柑橘种植基地采摘 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主持人:县域如何服务人才、营造良好人才发展生态?下一步还有哪些探索?
左豪杰:良好人才发展生态的核心是让人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在推动产业科技融合发展的实践中,我们深刻认识到,产业是根本支撑,平台是关键出路,市场化是蕞终方向,推动“平台+市场+生态”一体建设。下一步,我们将全力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创新平台集群,完善产学研融通创新体系,更好激发平台聚才兴产效能。打造“孵化器—加速器—科创园”科创空间链条,推动科创载体向投资多元化、机制多样化、体系网格化、服务专业化发展。加强活动集成、数据集成、服务集成,搭建创新创业生态“核心展示窗口”、搭建人才数据分析平台、健全高层次人才礼遇服务体系。
杜晓田:县域集聚人才,更要重视优化政策环境。树立全域“一盘棋”思想,增强政策和各部门之间的联动性,构建迭代更新、延续稳定的政策体系,不断提升科教企等融合性政策支持力度,尤其是对科创主体企业的支持,让企业和人才直观感受到县域城市的爱才诚意。
孙勇:多年来,昆山一直坚持和实践人才友好型城市理念,全方位护航、助力人才实现“青云之志”的同时,让人才在追新攀高中不失闲情逸致,更有获得感和幸福感。下一步,一是迭代升级人才系列政策,畅通政策获取渠道,打通人才政策落地“蕞后一公里”,让人才能够方便快捷地享受到人才政策。二是将人才友好型城市理念融入城市规划建设中,持续推进高品质人才社区建设,合理布局公共服务、生活娱乐和商业配套设施,推动“产城人”深度融合,竭尽所能满足人才高品质生活需求。三是把方便留给人才。推进高层次人才全周期服务“一件事”改革,高效率解决医疗保障、子女教育等“关键小事”,为人才提供全方位生活配套。定期举办文化艺术活动,为人才提供优质生活服务,满足人才多样化个性化需求。
莫锋:服务人才既要“一见钟情”,更要“日久长情”。要坚持系统集成,以线上数字化平台、线下人才会客厅、人才节日系列活动为依托,打造多元化服务载体,推动人才服务触手可及、便捷可享。
来源丨大国人才、江门人才发布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版权声明:本文由佛山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