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万亩园区撑起江门未来 市人大代表热议园区建设及产业发展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我市要加快打造重大产业平台,加快推进五大万亩园区建设(即“粤澳(江门)产业合作示范区、珠西新材料集聚区、深江产业园、台山工业新城拓展区、开平翠山湖科技产业园拓展区”),新增“三通一平”土地5000亩,提高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承接珠三角核心区产业投资溢出。与会代表们认为,谋划五大万亩园区重大产业发展平台,将为我市的发展提供坚强支撑,大家对江门未来的发展信心更足了。
江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承接新一轮的产业转移,必须要有更大空间、更高水平的产业平台作支撑。规划建设五大万亩园区,是经过前期认真调查摸底、充分分析论证而提出来的;更是我市抢抓千载难逢发展机遇,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强化工业立市,推动园区建设“再升级”的重大举措。
↑万亩园区之开平翠山湖科技产业园拓展区正在平整土地。 江门日报记者 肖开刚 摄
据了解,去年我市实体经济得到持续壮大,加快园区扩容提质“功不可没”。尤其是五大万亩园区的建设全面启动以来,各大园区已完成土规调整和部分园区控规审定工作,启动了6250亩土地平整工作,为我市产业发展壮大提供了载体支撑和充足的发展后劲。如正威集团等一批优质大项目相继落户我市,正是园区扩容提质后所取得的效果。
市人大代表、鹤山市市长林贤进认为,政府工作报告比较侧重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江门提出抓五个万亩园区建设的发展策略十分契合目前的发展态势。随着五大万亩园区建设加快推进,将对中欧(江门)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区等园区建设产生良好的带动和促进作用。同时,林贤进也建议,园区建设要提前做好产业布局,并提前做好园区的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要创新方式,例如通过挖潜、共享等方式解决园区土地制约等问题。
政府工作报告中还指出,各市(区)要继续推进现有核心园区扩能增效,处置一批低效用地和厂房,提升园区节约集约用地水平。对此,副市长蔡德威在列席鹤山代表团分组讨论时就表示,各大园区的建设要注重扩能增效,如积极鼓励工业上楼,建高层工业大厦,加快促进工业集约发展。
“园区建设是产业发展的基础,一定要进行提质,要把配套跟上,要提高路网密度;要争取招商引资有新突破,招大项目,落实亿元项目。”蔡德威说。
而在市人大代表、台山市委书记李惠文看来,万亩园区建设要在产业集聚和基础设施两方面同时努力实现提升。以台山工业新城拓展区为例,目前该园区正在加速开发,已调规、有指标土地4028亩,已调规、等指标土地2812亩,可盘活的闲置土地和低效厂房1200亩。接下来,台山将全力推动富华重工、海亮铜业、鸿特精密、特一药业、金桥铝业等现有企业增资扩产,加快推动正威集团等新引进的重大项目尽快落地生根。
万亩园区的建设,亦得到广大企业家的关注。市人大代表、新会古典家具城有限公司董事长袁秋耘就对万亩园区的建设十分感兴趣。“我们公司一直在考察五大万亩园区,我个人就去了10多次。”袁秋耘说。同时,袁秋耘还提出建议,“报告中提出各地万亩园区要新增‘三通一平’土地5000亩的目标还是太低了。江门真正要做大做强产业,各地万亩园区的新增土地量还是要适当提升一些。”
万亩园区建设需要全市上下齐心,以长远眼光统筹考虑未来十年八年的发展需要,要以建设全省一流产业园区为目标。
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加快全市产业发展布局规划,要明确各类园区产业定位及准入条件,提高产业生态链建设水平。这一提法深得市人大代表、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李灼冰的认同。在李灼冰看来,各大万亩园区一定要把握好发展定位,做到各有侧重,合理分工。
“坚持工业立市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就是平台建设,我市提出在原有‘6+1’园区基础上,谋划打造‘5+1’重大产业发展平台,高水平建设五大万亩园区符合江门的实际,也是江门未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所必要的物质储备。”李灼冰说。
据了解,近年来我市加快推进园区建设,已实现了省产业转移园在全市区域的全覆盖,江门产业园更是连续第六年被省评为优秀等次。此外,我市还积极对接省产业转移园政策,制定《省产业园产业共建财政扶持资金申报指引》,指导企业开展申报工作,去年已累计申报金额20482.9万元。
而接下来,我市将以建设全省一流园区为目标,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及产业项目引进落地等工作;加快推进“5+1”重大产业平台建设,积极打造能够吸引资本、留住高端人才的产业平台;加快产业园区提质增效,依托重点平台建设深化江深、江澳合作。□文/江门日报记者谌磊
版权声明:本文由佛山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