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成为蕞亮眼的底色
江海区把“两中心一基地”和安全应急产业园建设作为全区“头号工程”向纵深推进。邱昱摄
江门高新区(江海区)坐落于江门东大门,东邻中山,毗邻港澳,是江门市中心城区的主要组成部分。过去十年中,江海区用仅占全市1%国土面积的工业用地,年均创造了全市近13%的规上工业总产值。
党的十八大以来,江海区发展活力显著提升,群众生活品质大幅改善。今天的江海,经济社会发展成绩令人瞩目,地区生产总值2021年实现了285.32亿元,十年内年均增长8.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十年内年均增长11.3%。今天的江海,创新成为蕞亮眼的底色,在全国高新区综合排名中持续争先进位,从2015年的第77名上升到2021年的第55名,全面完成江门市对高新区“破六进五”的争先目标;今天的江海,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的幸福感不断增强。
站在新起点,迈向新征程。江海区正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深入推进江门市委“六大工程”,落实区委“五大行动计划”,实施江门高新区争创全国50强三年行动计划,在构建新时代侨都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中,攻坚克难,争当全市工业立市重要引擎,向“千亿产值园区”目标迈进。
●南方日报记者张泳渝通讯员陈晓君
金秋时节,一场“国字号”应急主题峰会在江门举行,院士专家、头部企业汇聚侨乡。江门市江海区安全应急产业发展阶段性成果备受行业认可。
产业是江海区追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而安全应急产业就是“关键支撑点”。作为江门市发展安全应急产业的主战场,江海区把高标准建设安全应急产业园作为全区“头号工程”,加快构建五维一体安全应急产业发展格局,围绕安全应急产业及其相关产业开展精准招商、选商和扶商。
今年,江海区在60多天内成功引进20余个安全应急相关项目,推动江门市安全应急产业园,形成研发、孵化、加速、基地、基金、服务多层次的安全应急产业发展体系。
江海区工业经济的亮眼成绩单背后,是产业发展量质齐升,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升级。据统计,江海区高端装备制造、前沿新材料、新一代电子信息、智能家电、生物医药与健康等战略性产业集群总产值突破500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0%以上。
十年来,江海区在创建创新之城的路上未曾停歇,不断培育壮大创新主体和平台。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达519家、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62.5%,截至2021年,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31.9件,以上数据均位居全市首位。
重创新,谋发展。江海区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增长到4%以上,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64%,产值5亿元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实现全覆盖;拥有新型研发机构、工程中心等349家,国家、省级创新创业孵化载体7家,孵化载体面积超60万平方米,数量居全市前列。
良好的创新氛围成功“孕育”出多家创新主体,为实现全区经济高质量高速度发展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撑:科技型小微企业达121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452家,9家企业被火炬中心认定为瞪羚企业,鑫辉密封成为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江门河南岸,傍晚灯光渐次亮起,岸边街道逐渐喧嚣。集休闲运动、工业遗存、总部经济及观光于一体的城央绿廊串连起儿童公园、釜山公园、下沙公园、江门船厂遗址公园、白水带等多个景点,催生了网红滨水多功能经济带,人水和谐的生态效应逐步显现。
近年来,江海区不断提升城市品质,打造宜居幸福城市。江门市中心医院新院区正加快建设,让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高质量医疗服务;江南小学、实验小学等扩建项目动工建设,优质教育资源不断落地;龙溪湖时尚运动中心、纸厂河滨公园等为市民增添了休闲新去处;下沙人行天桥的建立为市民提供更多便利;江南市场的升级改造让市民逛菜场像逛超市一样省心……
以碧道建设为例,江海已建成42公里碧道,打造城央绿廊碧道、西江外滩碧道、乡村绿廊碧道、龙溪碧道四条各具特色的碧道,位于江海区的9公里城央绿廊段被定为万里碧道省级试点,成为江门市唯一入选的碧道试点。
持续提升城市品质,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江海区奏响城乡高质量融合进行曲。
在江海,不仅有火爆各类社交媒体的“彩虹村”、青年创意集市,还有高人气的龙溪湖帐篷营地、都市农业生态公园的映日荷花。一批先进典型在乡村振兴工作中发挥模范作用: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向民村,“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富横社区,“广东省卫生村”“广东省民主法治示范村”、江门市“美丽侨村”直冲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英南村……
自2018年起,江海区连续三年蝉联全市乡村振兴考核头部名。近年来,江海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立足侨乡特色、江海特色,加快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扎实有序推进基层党建、乡村治理、乡村发展、乡村建设等重点工作,用心用情描绘乡村振兴美丽画卷。
为全面贯彻落实省委“1+1+9”工作部署,全面落实市委“1+6+3”工作部署,江海区将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定不移走工业立区、制造强区之路,奋力打造全市工业立市重要引擎、高质量发展样板区和创新型经济主导的高水平高新区。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西翼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大力推进高新创智城、网驿江门智造科技港、电子信息产业港等科技综合体建设,打造金瓯路“创新创业大道”。同时,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总部园区”全链条培育体系,创新突破一批“卡脖子”的核心技术,促进高新技术企业成长为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
工业立区制造强区,构建粤港澳大湾区西翼特色现代产业体系——进一步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快壮大高端装备制造、前沿新材料和新一代电子信息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打造“3+2+1”先进制造业集群体系。同时,大力发展制造业总部经济,引进和培育产业链“链主”企业,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单项冠军企业,提升产业竞争力。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打造宜业宜居宜游美丽江海——以“绣花”功夫提升城市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依托城央绿廊、白水带、龙溪湖等山水资源,做好“显山露水、治山理水”文章。聚焦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环境卫生设施提级扩能、市政公用设施提档升级、产业培育设施提质增效,大力提升城市公共设施服务能力。
●2021年江门国家高新区在全国高新区综合排名第55名,全面完成“破六进五”,展望“冲刺50强”。至2021年底,累计189个超亿元项目落地,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达519家,科技型中小企业452家,获评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4家
●十年间,江海区累计完成16个老旧小区改造,老城区累计完成城市提质工程24项,总投资14.9亿元;建成图书馆、科技馆、龙溪湖阅读中心、儿童公园、体育公园、都市农业生态公园等完善的文化体育旅游配套
●十年间,江海区创建乡村振兴示范村11条,成为全国首批、全省唯一的全国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区;英南村获评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乡村治理示范村”“民主法治示范村”“村级议事协商创新实验试点单位”
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男子误把酵母粉当感冒药给老婆喝
凯旋!中国女篮首批队员今日启程回国:机舱内挂满红旗
拜登曾提醒泽连斯基别总说援助不够
老师布置数一万粒米 全家出动帮数
12岁小学生身高1.9米 当排球小将
版权声明:本文由佛山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