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五大万亩园区建设享受省产业共建扶持……江门产业园区在“蝶变”路上砥砺前行
2016年,我省提出大力推进珠三角与粤东西北产业共建。近两年来,这种全国少见的产业发展模式取得了明显成效。江门不仅是省产业共建的参与者,更是受益者。
日前,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公示了《2017年度珠三角与粤东西北产业共建财政资金项目安排计划表》,记者从中获悉,由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组织申报的海信空调、东江环保、科仕特精密机械等3个项目获得省产业共建扶持资金共计1.68亿元,占本次全省该项扶持资金总额(4.83亿元)的比重超过1/3,其中海信空调单个项目便获得1亿元资金,创下了我市单个项目单次获得省级财政扶持资金数额之蕞。
“政府对我们的帮扶和支持非常大,从海信签约落户江门,到工厂建成投产,都得到了江门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特别是市经信局方面,在申请各类政策奖补方面积极给予指导,极大地提振了我们的信心。”海信空调总经理王庆玉说。
产业共建离不开产业园区这一载体支撑。近十年来,我市持之以恒推进江门产业园区发展壮大,取得了丰硕成果,园区经济日益成为全市经济的“新引擎”。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暖企业、促投资”行动方案,大力宣传落实省产业共建财政扶持政策等一系列政策,为我市产业园区和企业发展争取到了更多支持和机会。
产业园区是一座城市工业经济发展的主战场。近年来,我市产业平台经历了由少到多、由弱到强的快速蝶变。目前,我市形成了以5大万亩园区以及省产业转移工业园(集聚地)(以下简称省产业园,包括以其为基础拓展形成的“1+6”园区)为主的产业园区发展格局。
“江门产业园区‘蝶变’之路并不简单,经历了十年的潜心经营才有了当下的架构、规模和格局,这也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重视,更与各级、各部门十年来持之以恒做好园区建设工作分不开。如今,我们已经逐步理顺各市(区)产业园区体制机制关系,积极争取纳入了国家和省园区政策的覆盖范围,解决了许多制约江门产业园区发展的问题”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有关负责人说。
据了解,早在2008年开始,我市便利用省“双转移”的政策机遇,大力开展省产业转移工业园(集聚地)的申报工作,先后成功申报了1个示范园,即江门产业园(包括台山、开平、恩平园区),4个一般园,即江海产业园、新会产业园、蓬江产业园、鹤山产业园,实现了省产业园在三区四市全覆盖。
到2014年,我市开始积极对接国家、省重大战略,筹划打造发展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重大发展平台,整合各市(区)园区,形成了每个市(区)均有一个重点园区的“1+6”园区发展格局。
时间来到2018年2月26日,在国家发布的2018年版《中国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以下简称《目录》)中,我市共有7个开发区(园区)被纳入其中,较2006年版新增了4个,核准面积由原来的2547.32公顷增加到6810.45公顷。
记者了解到,该新版《目录》中,广东江门蓬江区产业转移工业园区、开平翠山湖科技产业园、广东鹤山市产业转移工业园区、广东恩平市工业园为新纳入《目录》的开发区;江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广东江门新会经济开发区、广东台山广海湾工业园区为《目录》原有开发区。自此,我市各市(区)均有了国家目录认可的产业园区。
“我市产业园区纳入《目录》,相当于有了国家身份认可,这一成绩来之不易,势必为我市未来的产业园区建设、工业经济发展提供强大后劲。”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有关负责人说。
为进一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为承接大湾区新一轮的产业转移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撑,我市于2017年提出高水平谋划重大产业发展平台——“5+1”重大产业平台。其中,“5”是指粤澳(江门)产业合作示范区、珠西新材料集聚区、深圳—江门产业园、台山工业新城拓展区、开平翠山湖科技产业园拓展区等5个万亩园区。
“自五大万亩园区的概念提出之后,我市迅速行动,经过前期认真调查摸底、充分分析论证,五大万亩园区正式启动建设,各项工作有序推进。目标是要将其建设成为全省一流园区,实现我市产业园区的提质增效。”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有关负责人说。
同时,为加强对园区建设工作统筹,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我市建立了全市工业园区联席会议制度,并制定《2018年度省产业园建设发展绩效目标任务》《2018年五大万亩园区工作清单》《关于进一步提升工业园区产业集聚发展水平的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推动园区加快建设,明确了园区主导产业以及准入标准,进一步优化全市园区产业布局,推动园区主导产业集聚发展。
经过一年时间的开发建设,各园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速度明显加快。目前,五大万亩园区总体规划和产业规划,控规、环评、安评等各项法定基础性规划基本完成;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亦加快推进,其中大泽园区县道X561大圣线入口试验段完工,司前入园跨线桥与佛开扩建同步施工,争取年内建成通车,翠山湖拓展区城南三路工程竣工,司前园220KV变电站主体工程已动工建设;招商引资有了突破。
据统计,今年1—7月,五大万亩园区共新增土地平整2130亩,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55亿元,新引进(含签约)正威国际、普洛斯物流等项目28个,其中超10亿元项目6个。
伴随着五大万亩园区建设步伐的加快,我市也正以产城融合发展为抓手,推动重点园区提质增效。据统计,今年1—6月,我市省产业园完成任务指标在全省排名靠前,其中江门产业转移园位列全省示范园第3名,江门蓬江产业园、鹤山产业园、新会产业园均位于全省64个一般园前10名以内。
此外,今年全市已引进珠三角六市产业共建项目38个,比去年同期多5个,完成省下达的年度任务的76%,高于时间进度26个百分点。
新时代的号角已经吹响,江门产业园区蓄势待发。接下来,我市将把握新时代要求,推动园区建设迈上更高层次;树立新发展理念,把园区建设作为头等大事抓好抓实;优化产业布局,加速主导产业集群集聚发展;抓住新发展机遇,推动园区建设上质量出效益。
“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产业园区建设是践行我市‘工业立市’的头等大事,我们将加快推进5大万亩园区建设,为园区争取更高层次的‘身份定位’,为园区发展规划可持续的上升路径。”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有关负责人介绍。
据了解,未来五大万亩园区的发展路径思路主要是:近期,争取将5大万亩园区全部纳入省产业园管理,并进一步优化江门产业园体制机制。中期,推动有关园区申报为省级高新区、经开区。远期,推动有关园区申建国家级自贸区、自贸港,加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优化产业布局,加速主导产业集群集聚发展。我市将按照全市“一盘棋”的思路,进一步明确重点园区的产业定位,完善园区产业规划,定位好5大万亩园区主导产业。落实市委“招商引资突破年”的部署,深入实施珠西产业带聚焦攻坚行动计划,用好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各项扶持政策,以政策落实增强产业平台招商吸引力;统筹国家开发区、省产业园、万亩园区整体宣传,提升园区知名度,对外形成统一招商合力,围绕主导产业开展全产业链招商引资活动,全力引进一批重大优质工业项目,构建园区产业生态链。
同时,还要推动高水平产业共建和协作。引进优质重大产业项目,优化现有支柱优势产业,推动主城区化工、玻璃、制革、造纸、陶瓷企业搬迁改造。继续深入“暖企业、促投资”实施行动方案,通过市领导的实地走访和现场办公,加大力度协调解决挂钩联系重点项目和企业的实际困难,大力推动重点项目建设和骨干企业发展壮大。力推“两无两藏”,提升园区营商环境,加快园区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类项目建设,重点落实好以清单制、承诺制、委托制为重点的“放管服”改革,用好省产业共建、园区企业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等省产业园优惠扶持政策,服务企业发展壮大。
十年磨一剑,江门产业园区正在“蝶变”路上砥砺前行。江门产业园区等重要产业发展平台持续提质增效为江门工业经济发展提供助力,五大万亩园区建设加快推进为江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支撑,一批重大项目在江门园区落户并快速成长,这一系列工作举措及成果的取得,势必转化成为江门经济发展腾飞的澎湃动力。
●2009年6月,江门产业园(开平园区、恩平园区)经省政府批准成立。7月,获评为省示范性产业转移工业园。8月,pK成功并获得省产业园竞争性扶持资金5亿元。
●2012年2月,台山园区经省批准纳入江门产业园。8月,获得2011年度省产业园考评全省示范园第三名(优秀等次)。
●2013年8月,荣获2012年度省产业园考评全省示范园头部名(优秀等次)。12月,荣获省产业园服务“五星级园区”称号。
●2014年4月,获得省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扶持资金1.5亿元。7月,获得2013年度省产业园考评全省示范园第三名(优秀等次)。
●2015年5月,荣获2014年度省产业园考评全省示范园头部名(优秀等次)。5月,江门鹤山产业集聚地成功获批。11月,认定为省首批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试点园区。12月,台山、开平、恩平、蓬江集聚地获批纳入江门产业园。12月,荣获获省产业园服务“五星级园区”称号(复评)。
●2016年6月,江门产业园台山园区、开平翠山湖科技产业园获评为广东省循环化改造试点园区。9月,第三次荣获省产业园建设管理考评全省示范园头部名(连续6年获得优秀等次)。
●2017年4月,江门新会产业园获省政府批准成立。5月,江门江海产业园获省政府批准成立。8月,江门江海产业园(江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获评为广东省循环化改造试点园区。
●2018年1月,荣获省产业园服务“五星级园区”称号(复评)。6月,鹤山产业集聚地、蓬江产业集聚地被省政府确认为独立的省级产业转移园。
【慎重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财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财经新闻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特别提醒】: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邮箱:
版权声明:本文由佛山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