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山工业发展未来大有可为
烈日下,台山北部陈宜禧路两旁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大型机械陆续进场,一个个重点项目雏形显现;自动化生产线快速运转,运输产品的大货车穿梭不停……
这是台山工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十三五”成绩单上的具体数字,更生动地反映了工业发展的曲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十二五”期末的185家增至247家,年产值超亿元企业增至93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存量增至147家,比“十二五”期末增长超过10倍;规模以上高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年均增长5.78%、5.69%和4.21%;台山市被广东省制造强省建设领导小组评定为“2019年制造业发展较好县(市、区)”……稳增长、促转型、添活力,过去五年,台山市坚持工业立市,致力创新发展,工业实力明显增强。
正处于抢抓“双区驱动”重大战略历史机遇期的台山,聚焦“一核两台三区”发展新格局,将大力打造产业集群,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科技创新为依托、具有台山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将推动平台提质增效,提升台山工业新城区域发展协同度和制造业规模,加快江门广海湾经济开发区的开发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在广东富华重工制造有限公司(下简称富华重工)一间长700多米、宽72米的厂房里,伴随着机器轰鸣声和工件撞击声,崭新的自动化设备正将一根根车轴在挂车桥生产线上进行加热、挤压、成型。
近年来,富华重工不断加大自动化建设与技术升级改造力度,进一步提高产品制造精度和生产效率。从2019年开始,该公司计划总投资20亿元,对全部生产线及研发中心进行升级和改造。去年,该公司产值超过50亿元,纳税总额2.9亿元,出口总额9.5亿元,是当地名副其实的制造业“大户”。
“这一切都离不开台山市委、市政府长期以来对富华重工的重视和关怀,在生产建设、资源调配、人才引进、科技研发等方面,都给予了企业支持以及相应的鼓励政策,为企业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优越的经营环境。”富华重工总经理谭嘉骅如此说道。
松田电工(台山)有限公司(下简称松田电工)也是一家在台山得到快速发展的企业。该公司于2016年底签约,2017年1月启动建厂,当年4月通电,6月试投产,企业从落地到投产在1年内完成。
由于生产销售情况理想,台山不少企业增资扩产热情高。在2020年台山市第三季度重大项目集中签约、动工(投产)活动中,在台山成长壮大起来的松田电工追加投资4亿元发展二期项目,在年产3000吨电磁线万吨/年。项目全面达产后,预计年产值6亿元,年创税5000万元。
松田电工总经理麦峻表示,落户台山以来,企业发展得到当地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投产当年,企业就实现了年产3000吨的目标。因此,企业决定追加投资,扩大生产规模。
一家家企业发展的历程,是台山工业发展的缩影,一点一滴助推台山发展,是量的提升,更是质的跨越。
“十三五”期间,台山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185家增至247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由575.72亿元增至648.33亿元。2020年,工业增加值实现159.99亿元,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4.96%,工业经济的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其中,当地大型骨干企业不断做大做强,富华重工、金桥铝业、特一药业、浩源皮业入选2020年广东省制造业500强;、迪生力被认定为江门市总部经济企业。2020年,8家年产值10亿元以上骨干企业共完成产值298.02亿元,同比增长8.85%,为台山工业经济增长提供了稳定支撑。
随着工业经济总量不断增加,台山工业产业体系也在逐步完善。从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导,逐步向中高端的资本密集型产业转型升级,“十三五”期间,台山市规模以上高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年均增长5.78%、5.69%和4.21%,新兴产业取得明显的发展成效。
8月11日,随着一声钟响,广东绿岛风空气系统股份有限公司(下简称)成功在深交所创业板挂牌上市。这是继、之后,台山市第三家A股上市公司,也是台山市首家创业板上市公司。
1992年正式进入通风换气行业,1997年注册“”商标,2001年开发风幕机产品,2013年建设新厂区……如今,步入“而立之年”的绿岛风成功拥抱资本市场,进一步做大做强,目标是成为世界一流的室内通风系统生产企业。企业成长的动力来自蓬勃的创新能力,该公司每年投入研发费用逾1000万元,与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联合开展技术攻关,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同时,企业组建了高层次人才研发团队,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企业要发展、成长,就要跳出舒适区,向创新要效益。把提升创新驱动能力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发动机,台山市科技创新实力进一步增强。
2020年,台山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存量147家,比2015年净增134家,增长超过10倍;科技型小微企业从66家增至343家,增长4倍以上;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由2015年的0.97件增至2020年的4.04件。
台山市华兴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下简称华兴光电)是当地一家民营企业,也是一家典型的科技型小微企业。该公司经过逾10年潜心钻研,日前成功开发VGF生长法生产磷化铟单晶片的整套工艺和生产设备,实现高品质抵位错磷化铟单晶片的全部国产化,填补了国内的技术空白。
“研发之路的确不容易,经历了无数次失败后,我们才成功掌握关键数据。”华兴光电办公室主任黄俊健坦言,企业发展过程中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帮扶,享受了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科技金融贷款贴息等政策,让企业在发展道路上轻装上阵。
科技创新取得累累硕果的背后,是台山市创新体制机制不断成熟以及创新氛围日渐浓厚。
近年来,台山市先后出台《台山市科技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台山市加快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工作方案》《台山市农村科技特派员管理指引(试行)》等科技政策,鼓励企业加大创新研发力度;多次举办青少年创新创业大赛,组织扶持百家初创型、成长型科技企业参加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江门赛区比赛和省赛,极大激发台山全市的创新活力。
许诗情是一名“90”后,作为台山青年,看到家乡工业发展越来越好,去年她从大城市回到台山工作,如今是绿岛风的一名员工。“企业对人才培养非常重视,设有管培生制度培养专属人才,对年轻人特别有吸引力,让我感觉可以和企业共同成长。”许诗情表示,随着越来越多新型企业在家乡落户,对年轻人的吸引力越来越大,新的台山将被更多人认识。
正如许诗情所言,落户台山的优质企业越来越多。据统计,自2016年至今,选择台山的超亿元企业项目共130个,总投资近千亿元,重点包括富华商用车底盘零部件智能制造、镁合金新材料基地、巨高数控精密机床等优质项目,为台山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平台是一个地方招商引资的载体。近年来,台山市大力推进两大产业载体建设。其中,台山工业新城作为江门市重点打造的五大万亩园区之一,投入超10亿元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建成振兴路、站前大道等总长约10公里的道路,引进集中能源配套项目,建成核心区生活配套楼,博士后创新中心、小微双创基地等投入使用;江门广海湾经济开发区及10个镇被纳入省级新区——江门大广海湾经济区,并上升为国家粤澳合作重大发展平台,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珠西)高端产业集聚发展区启动区,总投资超7亿元的广海湾深水港一期工程及物流中心项目动工于去年正式动工,推动广海湾片区从海域、陆域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
五邑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刘志坚认为,未来台山工业发展潜力巨大。一是位于台山北部的工业新城将享受中阳高速公路建成通车的红利,深中通道建成通车后,工业新城具有承接深圳高端产业要素资源的机遇和优势,将共享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和“前海深港合作区”的红利。二是位于台山南部的广海湾区域(含赤溪半岛)可分享江珠澳合作的红利,随着黄茅海大桥的建设不断推进,具有连片土地资源开发优势的台山将会在珠海—澳门—江门产业合作中发挥独特作用,并分享珠海“粤澳横琴合作区”红利。对此,刘志坚认为,台山市应积极全方位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借助交通网络优势对接广佛、深圳、珠澳等地。
版权声明:本文由佛山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