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脑洞大开、创意飞翔广东省青少年科创大赛在江门举行
“悬浮”的椅子、会自动呼吸的窗户、穿戴乳胶手套便捷机……来自全省各地市的青少年们将他们的奇思妙想都变成了现实。3月26日至28日,第36届广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在江门市头部中学举行终评与展示活动,学生们颇具含金量的科技创新作品让不少评委专家都眼前一亮。
本届大赛以“创新·体验·快乐·成长”为主题,共有22支代表队、500多名师生、298项作品参加终评决赛。同时集中展示获省一等奖的科技辅导员科技教育创新成果项目、优秀青少年科技实践活动项目和优秀少年儿童科学幻想绘画作品。大赛将评选一、二、三等奖,组委会和11家企业事业单位另设立17个专项奖,将对评选出的优秀作品给予表彰。
本届大赛由省科协、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市场监管局、团省委和江门市政府共同主办,省委和省政府领导担任大赛荣誉顾问,省内5名院士担任荣誉科学顾问。
大赛荣誉科学顾问、俄罗斯科学院院士、广东省科协名誉谢先德,大赛荣誉科学顾问、评委会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人怀,广东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陈岸明,大赛组委会常务副主任、广东省科协党组书记、专职副郑庆顺,江门市委副书记、市长吴晓晖,大赛组委会副主任、江门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郑晓毅,江门市政协原副、江门市科协吴森等领导嘉宾出席。
吴晓晖在致辞中表示,江门市委市政府一直以来对青少年科创教育给予大力支持,各类科教活动蓬勃发展,校园创客空间、科技场馆加快建设;组织青少年积极参加国家和省级科技竞赛,5年来累计获金牌60余块,其他各类奖牌和荣誉称号360余项,在全省名列前茅。接下来,江门将及时总结、推广大赛经验,不断提升全市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工作水平,大力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使青少年成为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强大生力军。
刘人怀院士在致辞中强调,作为一名老科技工作者,有幸见证了十几年来的省创新大赛,看到同学们富有创新的成果,感受到同学们投身科技创新的热情,也看到了国家未来科技发展的希望。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希望大家坚定报效国家的科学志向,把个人理想融入到国家和民族事业中,保持踏实奋斗的心态,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取得无愧于新时代的新发现、新发明、新技术,扛起振兴国家科技事业、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大旗。
郑庆顺致开幕词。他指出,实践证明,广泛深入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对于激发青少年科技兴趣、培养青少年科学精神、提升青少年科学文化素质,对于发现培养科技后备力量,确保党的科技事业薪火相传,对于全社会营造创新创业氛围,加强国家科技自立自强,都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本次参加终评决赛的作品有298项,在现场分门别类进行了展示,包括物理与天文学、生物与分子生物学、工程学、技术等。记者注意到,展会上有不少作品源于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的问题,然后“脑洞大开”创作而成。其中,“老人洗澡椅”设置了安全带,既可折叠也可放平;“改进型开瓶器”则可轻松拧开瓶盖,同时具备一器多用的功能,既可开啤酒瓶,也可开罐头;“无接触口罩机”则通过感应,便可自动滑出口罩……
“大家好,这款发明叫做‘非戴不可——智能头盔 锁定安全’。”“老师,您能看看我的作品吗?”面对会场上众多专家教授,这些小小科学家们丝毫不怯场,大方主动地向大家介绍自己的科创成果。
其中,来自深圳市福田区科技中学初一年级的薛皓元设计的“基于瞳孔识别技术的眼控电动轮椅”吸引了评委老师和到场嘉宾的注意。“你只需要用眼睛看向屏幕上的方向箭头,它就可以识别你的视线方向前进。”薛皓元一边介绍自己的发明,一边操纵着这款轮椅,信心满满地说,未来会继续参与科技创新。“我觉得这个项目是非常有意义的,因为可以帮助到更多行动不便的残疾人。”
“作为一名老科技工作者,有幸见证了十几年来的省创新大赛,看到同学们富有创新的成果,感受到同学们投身科技创新的热情,也看到了国家未来科技发展的希望。”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人怀参观本届大赛的公开展览后,为广东青少年的创新成果点赞。他寄望,希望广大青少年坚定报效国家的科学志向,把个人理想融入到国家和民族事业中,扛起振兴国家科技事业、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大旗。
大赛期间,还组织了省内多家科教企业现场展示新技术和新服务,举办了4场科技文化交流体验活动,让师生家长在交流中碰撞出新的火花。
广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始于1982年,是目前我省规模蕞大、层次蕞高、蕞具示范性和导向性的青少年科技竞赛活动。参赛选手来自全省各地级市两万多所中小学校、中专和技校。值得一提的是,大赛将评出优秀项目参加全国大赛,其中的优胜者将代表国家参加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欧盟青少年科学竞赛等国际赛事。
版权声明:本文由佛山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