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108载光辉岁月!江门这家百年老店扬帆再出发
2022年是我国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年,也是江门中行服务侨乡的第108个年头。
108载岁月峥嵘,初心不改。江门中行始终不忘根在侨乡、心系江门,秉持“融通世界、造福社会”的使命始终如一。
1912年初,中国银行正式开业,成为中国历史蕞悠久的银行。1914年的11月,在创立的两年后,江门中行应运而生,在五邑侨乡的大地上开启了金融业发展的闸门。
民国初期的旧中国混战不断,经济萧条,刚成立的江门中行虽是官办,身处极其动荡的环境也难逃厄运,在生存的边沿上风雨飘摇,几番起落。
前路越是艰辛,前行的步伐越是坚定有力。经历了改制、停业又复业的江门中行,依托总行所筑起的业务网络,与国外众多华侨聚居地的机构建立往来业务,在30年代起便先后在五邑各地开设分支机构,负责侨汇的送达。
在近代,侨汇深刻地影响着江门的经济发展和社会民生,被称为海外和故乡之间的“输血管”,曾有“四邑(新会、开平、台山、恩平)侨汇为粤省冠”之说。战争时期,江门中行以电汇、票汇、信汇、航空信汇等多种形式建立起侨汇业务网络,传递着海外侨民与家乡人民心连心、共患难的深厚情谊,更为挽救侨券生命、支援抗战发挥了积极作用。
勇担时代使命,不负人民重托。抗日战争期间,江门中行的先辈们为了守护记载着侨乡人民存款数目的账簿和印章,一度长途跋涉往广西桂平等地跋涉迁移。在异常恶劣的环境下,经受住历史的考验,做出了无愧人民、无愧侨乡的卓越贡献。
饱经风霜终见光明。新中国成立初期,江门中行作为江门金融的先行者,义不容辞承担起历史的重任,配合人民银行整顿金融市场、确立人民币信誉,打击地下钱庄、非法外币和金银买卖和套汇走私等行为,开展货币管理,推行划拨结算,聚集资金支援经济发展。在头部个五年计划时期,江门中行重点发展储蓄、增加贷款,不断完善金融管理和结算业务体系,扩展业务范围,助推江门加速工业化进程,充分显示出金融活力。
伴随改革开放的新进程,中国金融业变革的大幕徐徐拉开,江门中行也在不断创新中加快发展,在“要把银行真正办成银行”的路上不断探索奋斗。1980年1月,在江门率先开办国际信用结算业务;1986年11月,在江门率先发行信用卡;1987年7月,在江门率先启用自动提款机……一个又一个以“率先”为标志的成绩单,描绘出江门分行成长壮大的轨迹。
80年代,江门中行在江门市外汇管理工作上承担着重要职责,并协助政府成立地方外汇统一管理办公室,对全市外汇市场管理做出不少贡献,也因此进一步巩固了外汇业务的经营特色。随着江门进出口贸易的快速发展,江门中行充分利用外汇外贸专业银行的地位和优势,积极推广进出口融资产品,及时满足了进出口企业发展需求。
历经108载,江门中行逐步发展成为金融资产超800亿、服务近2万家企业和17万个人客户的金融领军者,67家营业网点遍布五邑各区域。站在新的起点上,中行人满怀深厚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正在以更加奋发的姿态续写百年荣光,服务实体、服务社会、服务民生。
当前,江门市正走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新征程,“六大工程”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动能新优势不断显现。江门中行作为江门重大发展战略的坚定拥护者 ,围绕“工业立市”战略定位,聚焦制造业、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等领域强化授信支持,向制造业企业发放的贷款余额超百亿元,提供针对园区建设的专门授信政策,对江门市各产业园提供授信余额超50亿元。依托“中银科创+”,运用“广东科企支持贷”产品对接江门科创企业发展需求,科技金融授信余额超80亿元。深入推进农业产业现代化,聚焦六大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发展,涉农贷款余额达240亿。
专注专业,发挥跨境特色优势。江门中行持续以积极的姿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率先实现江门地区首批跨境人民币收支便利化业务落地,累计为江门市30多家家优质企业办理跨境人民币收支便利化业务;成为为江门地区首家货物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业务试点银行,实现“侨梦苑”政策项下外债便利化额度试点业务首发;实现“中银跨境理财通”业务顺利落地,有效地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市场互联互通;积极发挥“侨”牌优势,延伸“华侨金融管家”品牌内涵,提升对华侨客户的服务能力。
赤子之心、代代相传。江门中行用108载的不懈奋斗,在五邑侨乡的发展历史上刻下不可磨灭的印记,用实际行动向世界展示着金融报国的坚定信念。迈进新时代、新征程,江门中行将坚守初心、踔厉奋发,继续朝着建设全球一流现代银行集团的战略目标坚定前行!
版权声明:本文由佛山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