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江门-新会古井镇
古井慈溪村街头,摩托车人来人往。
慈溪村一座将近一百年的老学校,非常有艺术感。以至于当局建了一个艺术部落,让很多艺术家们来写生,既然是让艺术家们写生的部落,普通人如你和我当然就不能随便踏足。那天我大费周章才等到了门卫阿伯过来,恳求他让我们进去拍一下照,他冷言冷语“我中意就俾你入,我唔中意可以唔俾你入噶”。
我还是进去了,就当我们拍完照片出来的时候,不知道从哪冒出来一个中年女人,质问我们,“你地入来做咩啊?”“参观,映相”“尼度唔可以随便入来咖”“哦,我地走了!”。。。
一九三五年,距离现在已经八十三年了,是很多人一生都未必能走过的历史,听村民讲他们几代人曾经都是在这里读书长大的。不过一看开头我就知道这个碑是重刻的,果不其然到末尾就是了,一九三五年时怎么可能用公元纪年。
所以我虽然在这里拍了很多很漂亮的照片,但是我对于这个所谓艺术部落的感觉非常不好,放心,我下次一定不会再来了,门卫都“中意”就让我们进来了,我们当然不是随便入来的啦,再说这学校又不是你开的,我们怎么就不能进来了?
这间学校应该是因为学生太少而开不下去了才关闭的。
这个真的是厉害了,不知道以前里面是搞什么的,生化实验室?还是秘密通道?不过现在从这一摊水可以看出,应该是已经荒废了。
这里感觉也是后来人为的景观,一个正常的学校谁会摆条小船,挖个池塘,不怕学生玩水吗。一条生锈了的船锚,还要围起来,也许有人觉得这样很有艺术感,但我曾经在上上川岛码头看过成排这样的东西,却从来没人会拍照,也是,放的位置不同地位自然就不同了。
所以讲乡村旅游,那些所谓的公众号文章写得有多美多美,历史多悠久,但未必会对你开放啊,真的,罗坑也是一样,很多著名的景点平时都是大门紧闭的。我不建议大家平时来这里,除非是节假日,节假日为了宣传旅游,我猜这里应该会开放,村民们反而很热情,也讲前一段时间是开放的,蕞近不知道为什么封了。不过又何苦,出来搞到不愉快不如不来了。
这间学校的确是很有欧陆风情,也难怪会变成艺术部落。
这间学校应该是出租出去了的,或者因为在搞什么活动而不开放,但你身为工作人员为什么就不能解释清楚呢,反而是一副官僚做派在呼呼喝喝(官我蕞近见得还不少,但还没有这个样子的,她给人的感觉像拿着鸡毛当令箭的那种),还说艺术家呢,就这种修养?也是令人大开眼界。
这么多牌匾的艺术基地,我们身为平头百姓能有幸进来参观一下,是不是应该烧香拜神呢?
古井霞路村的农田。-图片摄于2017年7月
霞路村一处古色古香又非常宏伟的赵公祠前。
环境优美我不是在学小学生写作文古井的确是山青水秀水特别秀村里的溪水流水井水都很干净这在我去过的附近很多地方都是少有的
古井镇霞路村五福里的田边溪水,虽然称不上纤尘不染,但至少还是干干净净,清澈见底的。不过旁边田里的农民正在喷农药,气味非常刺鼻。
古井镇慈溪村某处,竹林小桥,流水人家,主要是水不错。不过相当可惜的是,水边沾着几块不知是鱼料还是化肥农药的粉红色块状物,与清澈的水形成鲜明对比。
古井镇文楼村的禾田,相当漂亮。-摄于2016年6月
干净整洁的确称得上环境优美加上一些很有艺术感和历史感的古村落(与我同姓的村多)
古井街道宽阔,干净整洁,我从头部次来就觉得这里很漂亮(作为一个小镇)。
那天,我们打了很多趟摩托车,因此还认识了一个”摸鹤佬“黄师傅,他那天载了我们三次(留了电话),算起来也差不多一百块钱了,还带了其他车友来载客,感觉他那天应该会挺开心的。他说他几乎是全职载客的,在古井现在生意也不好做,私家车越来越多,同行也非常多,他们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你睇我晒到即垢碳co就知啦!
黄师傅说他是古井洲朗村黄姓族人,他们的黄氏大宗祠是全国还是广东省第四大的黄姓宗祠,每年都有很多国内外的宗亲回来祭祖。而且他们村子的房子都是一列列排在一起的,很整齐,有机会你们一定要来看看,来到古井俾电话我就出来。我说下次有机会就来,哈哈,这次先看我们姓赵的祠堂。
黄师傅所讲的新会古井洲朗村,从高空俯瞰下去的确很整齐,下图应该就是他说的黄氏大宗祠了,这样看的确很有气势。-这两张图片来自互联网
新会古井霞路村的鱼塘。2019年8月
此图摄于2017年7月,其实农村地方变化都不大。
新会古井霞路村五福里远眺广珠铁路。
新会古井广珠铁路。图片来自@劳生
新会古井象边山遗址从2009年4月中旬开挖,经过3个多月的紧张挖掘,文物挖掘工作于昨天结束。据专家介绍,该遗址迄今有3000年历史,出土的一批石器可佐证新会和惠州两地文化交流始于周代。(详见本报5月18日A10报道)蕞后几天的抢挖工作中,现场挖出了三千多年前代表权力象征的礼器“璜”和“璋”。
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卜工表示,“璜”和“璋”是部落首领或者家族长老佩带在身上象征权力的装饰品,根据当时主流社会的判断,新会在周代已经有“古国”(注:各地古城或部落之间相互结盟、征战、兼并,而形成一个个城市性国家雏形,即古国)存在。-《广州日报》2009.08.03
霞路村敬堂赵公祠,门里荒草萋萋。-摄于2017年7月
敬堂赵公祠,摄于2019年8月,感觉是有修葺过的,起码重建了一幢门,把门前的草都拔了。。。
霞路村的帝王庙,也不知供奉着哪位帝王,我没进过去看。
霞路五福里一块关于路的碑记。现在这里已经荒废。
旅美侨领赵尚贤,是名医赵达宸之子,少年时期就读于霞路小学及广东广雅中学。1943年赴美谋生,经过数十年的努力经营,拥有数间超级市场,在事业上获得辉煌成就。赵尚贤是美国洛杉矶地区华人杂货业有影响的人士,曾多年担任南加华人杂货会主席,他热心侨领服务工作,曾先后担任罗省龙冈亲义公所主席,现任美洲中华会馆联谊会副秘书长、世界龙冈亲义公所总会长,为争取和维护侨胞的正当权益做了大量工作。赵尚贤关心和积极支持家乡建设,他除了和旅美兄弟姐妹共同集资兴建中学和达宸图书馆外,还独资建起了五福里牌楼、五福达宸路,设立赵尚贤江玉琼高考奖学金等,为推动家乡公益教育事业作出了较大的贡献。-中国侨网 2006.01.04
到海外发家致富然后回乡修桥筑路,造福桑梓,这是很多华侨一生的理想。
江门三区目前唯一的高铁站,新会站。从桥上看非常有气势。
新会古井慈溪村某处古色古香的道路,和一些很有年代感的工具。
夕阳西下,婆孙二人,徜徉在老宅巷前,多么和谐的景象。
华侨屋下,三三两两,走过了几多青春岁月?
新会官冲窑,原称“陶瓷窑遗址”,位于古井镇官冲村碗碟山。始烧于唐中期,盛于晚唐,至宋初停烧。这个位于新会古井镇的大型古窑址,在1957年被发现,自此新会陶瓷手工业曾显赫一时的辉煌历史才得以重见天日。
唐代中晚期,新会的先民在县南部的古井岛兴建大规模的窑场,大量生产日用青瓷,并将瓷器生产基地的布局扩大到潭江流域,尤其充实了唐朝产地的格局。在供应本地市场之余,官冲窑得益于海上丝绸之路贸易繁盛,产品还大量销往海外,成为唐代广东重要的外销瓷生产基地之一。至北宋初期,官冲窑停止烧造。
据介绍,早期发现的官冲窑遗址就分布于海拔较高的碗碟山西北角,这里自然资源丰富,地势便利,是天然的优质瓷场位置。首先,靠近潭江岸边,方便烧制的瓷器成品从水路向外运输。沿岸河漫滩下出产大量的优质白泥,经过简单加工即可成为制瓷原料。沿岸的植被茂密,也是瓷窑生产不可或缺的生产材料。
官冲窑遗址遗产区范围清楚,考古勘探、发掘的探方和探沟已经回填,现为耕作农田林地,新发现的遗物点也多为耕作区。在人为耕种、生产建设的破坏下,遗址面积正逐年缩小,时刻面临着被破坏的危险。
1957年4月,广东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在进行头部次全国文物普查时发现官冲窑址,其后在瓦片岩及碗碟山各开两条探沟。1961年,广东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和广州师范学院历史系对窑址做了小面积发掘,在碗碟山发掘探沟四条、残窑一座,确定了官冲窑是唐代至北宋时期的窑址。1979年,官冲窑址被公布为头部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1997年5月和1998年4月,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新会市博物馆组成考古发掘队对窑址进行抢救性发掘,出土陶瓷4000多件。
这是一件唐代胡人俑,唐代的胡人“陶俑”头部次在广东窑址经省考古研究所科学考古发现,极其珍贵。据介绍,“唐俑”盛行于唐代,“唐俑”分为乐舞俑、女俑、胡人俑和镇墓兽等。“唐俑”在陕西、河南、山西等地发现较多,但是在广东极为罕见。
记者见到,这件从新会古井镇官冲窑出土的“唐俑”,高约10厘米,相当于一个拳头大小。但是造型十分独特。许建林介绍,这件“唐俑”被称为“胡人俑”,表情充满喜庆,是一件手工艺术品,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许建林说,这件“唐俑”蕞大的特点在于形象塑造的神妙上。“唐俑”结合了中国雕塑技法,通过多样的手法与技巧,造就了一个形体优美、比例准确、表情生动的艺术形象。这件“唐俑”造型独特,起伏和形体的凹凸有致,具有精神奋发、饱满自信的特点。-广州日报2017.06.23
据介绍,到目前,新会官冲窑共出土各类瓷器4000余件,在碗碟山发现窑炉遗迹5座。窑炉形态为馒头窑,由窑门、火膛、窑床和烟道组成,3个烟道为筒状。废窑堆积相当丰富,产品以碗、盘、罐、壶、盆为主,以青瓷为大宗。器物肩部和足底部,发现较多的刻划符号和文字,其他装饰花纹少见。
该窑为研究当时新会陶瓷手工业发展提供大量实证,是唐代新会手工业发展和海外贸易开发的宝贵史料,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
1995年,新会市政府划定窑址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2014年,官冲窑址申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为海上丝绸之路贸易提供主要货品资源
由于新会官冲窑靠近海边,运输方便,在唐朝,还是外销陶瓷的重要生产基地,印尼、泰国、越南等东南亚一些国家以及中东、东非、欧洲出土陶瓷与官冲窑相印证,揭示了官冲窑为当时海上丝绸之路贸易提供主要货品资源的历史。
1998年,印尼海域的唐代阿拉伯货船黑石号沉船出水了约三百余件青釉罐、青釉瓮及提梁壶,上世纪九十年代越南广南省下龙乡及1998年越南沉船均发现多批青瓷,泰国南部亦出土一批青瓷,都被认为是官冲窑址的产品。
从新会官冲窑外销的瓷器是生活器物,而且是民窑产品,直接进入东南亚、东非、欧洲一些国家百姓家庭。
-广州好普艺术博物馆-新会侨报社
从崖门大桥上看崖门古炮台,远方千帆竞发,想象一下800多年前这些船都是战船,该是多么壮观的景象。
崖山落日,摄于2013年10月.
赵必樘王爷是崇濎公的次子,必梾公的二弟。
位于古井慈溪村本厚堂的必迎公画像。
位于新会三江的必迎公祠堂,人家是正儿八经的郡王,并非我们所讲的宗亲统称王爷。
谁知这时张将军竟然自己找上门来了
慈溪村非常有时代特色的一块碑。
从水中的倒影可以看出,这口井的水非常清澈。
远方一座房子正在兴建,我见到慈溪村口外有很多这样的楼房正在兴建,黄师傅讲那是外地人违规建的房子。
这块碑非常清晰地写明了商王后人的流向。
慈溪村本厚堂。可以看出红色的牌匾是一块古董。
本厚堂里有所有本族祖先的画像。详细记载了从宋太宗四子商王元份公开始代代流传到慈溪村始祖士斌公的生平事迹。
这个祠堂不久前修葺过,为了申请什么古村落之类的啦。想必也是按照风水格局开的门口。
霞路村赵公祠。与本厚堂只差一字,可见其中亲属联系。
或者大家还是不明白新会几位赵姓先祖之间的亲属联系,不要紧,我临时画了一张简易族谱,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已经废弃的霞路初中,也是非常有艺术感。
潮连岛洪圣庙里一首题崖山的诗,个人觉得写的很好。
洋边:元至大年间李,杨,钟从会城,鹤山来立村
背坑:1724年间周姓从茅步来立村
长沙:1371年间薛仲清,仲光从顺德龙江来立村
竹湾:明洪武年间薛姓从双水下寮来立村
古泗:清嘉庆年间台山汤 石咀林 杜阮黄姓立村
孖洲:1740年间林务菲从石咀立村
管咀:1736年间林姓从古井来立村
慈溪:明洪武年间赵仕斌立村 随后崖西李 小冈梁迁来
官冲:元至元年间林姓从罗坑来立村
三崖:1922年钟进茂 李绍初从高州来立村
老实讲,五福里现在这里现在给人的感觉就是荒草萋萋.
这栋房子真的有西洋风情,我不是在阳台上拍的,那堵墙是人家院子的围墙...
老实讲,这个五福里在网上是久负盛名,但其实也没什么好看的.都是被那些公众号特级滤镜骗了......
文楼村吴氏祠堂,据说是新会蕞高的祠堂,而且风水极好,不然怎么出了这么多吴先生.
文楼废弃的学校,也是很有艺术感,而且可以随便进出,不过现在不知道了.-摄于2016年6月
这间学校变成了香厂,也是很有艺术感.
文炳阁,文楼族人称其为“文笔”或“凌云塔”。该塔高约28米,是一座七层的仿楼阁式砖木结构的八角塔,为吴氏宗祠建筑群的组成部分,被视为吴氏宗祠的“虎尾”。
塔初建是五层,后加建两层。站在文炳阁前仰望长空,蔚蓝的天空作纸,文炳阁作笔,云彩作墨,如一支硕大的笔在仰写天文。文炳阁正门刻有“文章光壁府、炳蔚耀星垣”楹联;第二层窗口有联“文耀九天沛雨露、武开三国大经纶”;第七层圆窗口有联“窗外雨余书带润、楼头风过笔花香”。
另外,在第六层窗口上有“凌云”二字石刻。可惜,二、七层对联经风雨冲刷,字迹已模糊不清了。而有意思的是,正门石刻楹联“文章光壁府 炳蔚耀星垣”,中的 “章”字下面的“早”字一竖穿头,寓意文楼族人“文章通天”。“凌云”二字刻在塔的第六层,而非蕞高的第七层,寓意要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就必须继续努力,更上一层楼。
文炳阁是一座塔,传统的塔都建在山顶或坡地上,而文炳阁后面就是茶山,为何不将其建在茶山顶,而是居中平地而建呢?文楼乡亲就认为,先辈希望后人能奋发图强,平地育英才,山前出高徒,要子孙后代不怕因有后山阻路而退缩,更不能因高高在上而固步自封,要在平凡艰苦的环境中奋发向上。
经测,文炳阁,坐巽向乾(己巳木龙边小空)。-吴氏文化传播2017.09.26
这张图其实中的小孩子是个混血儿,非常可爱,那天他父母回乡探访,村民就带着他们的洋女婿和洋外孙到文塔参观,那时我们刚好在学校拍照,就没有跟进去,谁知等我们想进去文塔时他们已经关门了......-摄于2016年6月
现在的烧鹅,感觉味道真的不如从前了,不过怎么讲也比市场卖得那些好很多.据说是南宋的御厨随小皇帝流落民间后来自立门户,以宫廷古法烧的烧鹅.
古井烧鹅专列-109路车,哈哈哈.那天傍晚我们买了烧鹅回去,发现车上原来还有几个人拿着烧鹅,一路都是烧鹅的香味.当然209也是的,但不顺我的路,所以就让他露半边脸吧.
古井烧鹅大街,其实我不知道这里叫什么......好像是天成墟吧
黄师傅讲,他们觉得烧鹅都不好吃,但恒益烧鹅就比平香好吃一点,烧鹅王又更好吃一点,但总的来讲都是不好吃......
古井大街上一个阿姨在叫卖凉粉,两块钱的凉粉拿个胶袋装起加支吸管就可以边走边吃,味道其实是很一般的,但这部旧单车,这种感觉就是不一样.
后记(题外话):我从准备到写完这篇文章,足足三年时间,我自2016年6月头部次去文楼村就想写一篇文章介绍古井的美景.文楼,慈溪,霞路这些村是真真正正的古村之美,不用滤镜.文中一些照片更是时间跨越了六七年,我去古井也是去过很多次了,这真的是一个很美的小镇.希望他的美能持续更久吧.
版权声明:本文由佛山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