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全速前行!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10月23日,广东丝苗米高质量发展大会在“中国丝苗米之乡”、全省蕞大丝苗米生产基地——江门举行,院士专家齐聚论“稻”;
🌾10月22日至24日,粤港澳大湾区(江门)名特优新农产品推介活动和首届中国(江门)食品产业博览会同期举办,荟萃了省内外、港澳地区3000多种农产品、200多个食品品牌。
这既是江门作为广东省现代农业与食品
“江门在广东有很好的农业基础,在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江门是中国农业对外合作的排头兵和桥头堡。”农业农村部对外经济合作中心主任张陆彪说。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市委书记陈岸明就“三农”工作多次强调,举全市之力推动乡村振兴,完善农产品产储运供应保障机制和市场体系,推动农业与食品产业、物流运输业、餐饮服务也深度融合,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安全食品“中央厨房”。
蓝图绘就,扬帆破浪。剑指大湾区“中央厨房”,江门踏上新征程,未来将如何架起“江门后厨”与“湾区餐桌”之间的桥梁,实现现代农业与食品产业跨越式发展?答案就“藏”这三个农业大会之中。
五邑大地,稻株茁壮。2021年广东丝苗米高质量发展大会上,众多院士大咖、行业专家走进开平市塘口镇庙边村连片稻田间,被江门丝苗的出色表现俘获“芳心”,纷纷点赞:“广东蕞大的‘丝苗米生产基地’名不虚传。”
江门,不仅是粤港澳大湾区的“米袋子”,更是重要的“菜篮子”和“海鲜铺子”。“江门农耕文明悠久,资源禀赋得天独厚。我们用粤港澳大湾区1/6的土地生产了大湾区1/3的粮食、1/4的水产品、1/5的肉类和1/8的蔬菜。”副市长曹阳在2021年广东丝苗米高质量发展大会上致辞。
图为“中国半矮秆水稻之父”、 开平籍院士黄耀祥
一粒粮食,从一颗种子开始。开平籍中国工程院院士黄耀祥开创水稻矮化育种,被誉为“中国半矮秆水稻之父”;江门先后迎来全省首个“袁隆平院士工作站”(广东省天之源良种繁育院士工作站)和全省首家航天育种院士工作站——广东江门航天育种示范基地;丝苗米优质品种覆盖率达100%;培育出全省头部家上市种业企业广东鲜美种苗发展有限公司……
种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生命线”。“丝苗米名声在外。过去,却因为产量少、效益低等问题,导致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不高,产业发展不温不火。后来我们研发出一批产量高、品质好的种子,产业的发展一下子就迈进了‘快车道’。”广东丝苗米产业联盟理事长林青山说。
种业是“中央厨房”的蕞前端,是满足“中央厨房”高效率运转的先决条件,直接决定“菜品”成色的好坏。未来,如何复刻更多“丝苗故事”,带动江门农业从“芯”出发,壮大大湾区“中央厨房”的“江门供货商”?
广东大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农作物远缘杂交育种”领域的新技术研发和产业化长达二十多年,不惜投入资金数千万元。“国家越来越重视种业,对于我们育种人来说是好消息。但目前育种行业普遍存在‘小’‘弱’‘散’等突出问题,育种创新和市场脱节,导致投资回报周期长。”该公司董事长岑文刚一吐苦水。
独木不成林。种业发展不能单打独斗,需要串联科研机构、高校团队、行业专家、实践农户多方力量,加速种业从科研到商用,同时加强本地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壮大“基因库”,谱写更多江门种业“春天里的故事”,赢在“起跑线”上。
当下,江门创建核心区3513公顷的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打造岭南特色“种业长廊”,为种子量身定制一个“家”。“我们引进培育农业种子种苗企业25家,走集群化发展道路,支持种业龙头企业开展商业化育种,积极构建‘育繁推’一体化种子种苗繁育体系。”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科科长郑向华说。
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江门)名特优新农产品推介活动人声鼎沸,江门市邑之橙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展区内,一个个卖相精美的脐橙接连从富有侨乡特色的包装盒中被拿出,轻轻一划,香味扑鼻。“清甜不酸,口感极佳。”品尝过的市民赞不绝口。
邑之橙负责人李兆林透露,好吃的秘诀在于“土”:“2018年起,我累计投入超过450万元进行有机材料改土种植。今年4月,我又在开平市百合镇承包7公顷土地开始扩大发展,计划未来3年再投入400万元进行改土种植以及购买设施。”
以品质赢得口碑,再从口碑赢得市场。”
大湾区有着广阔市场,“中央厨房”的“新陈代谢”快乎想象。江门农业需撬动程序化和互联网等数字手段的参与,推动农业生产转向“工厂化”时代,打造更多叫得响的“江门品质”。
鹤山市绿湖农庄有限公司把传统平房猪舍变身高层楼舍,让猪只住进“电梯房”,并实现饲养管理智能化、集约化、无害化,一名员工日常管理5000头猪;开平市旭日蛋品有限公司让鸭群住进“公寓”,利用红外线、传感器等多种先进技术,实时监控鸭群的生长指数和健康情况,实现养鸭全自动化……
“我市积极推动建立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培育一批农业企业标准‘领跑者’。全市制订发布农业地方标准化生产规程60项,打造各类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100个,推动生产操作规程‘进企入户’。”江门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郑少强说。
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江门)名特优新农产品推介活动开幕式上,我市10家企业获颁第九批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标志越来越多符合“湾区标准”的“江门基地”涌现。随着江门农业采用标准化、规模化、科学化的生产技术流程“烹饪”,农产品生产实现如同工业生产般高效、稳定的效果,培优大湾区“中央厨房”的“江门厨师”。
走访三个涉农重磅大会,记者不断听到江门农企、农人在种养生产管理、土壤环境管理、农业技术服务等方面久久为功的故事,也感受到了未来大湾区江门“中央厨房”菜篮子的扎实和沉甸,高品质的农副产品将从这里源源不断地输出。
参展企业开平市浩旺佳蛋制品有限公司的总经理程浩正是这方面的行家。2016年起,他“相中”江门丰富的鸭蛋资源,落地江门“掘金”农业电商项目。短短数年,年销售额突破2亿元。
“一个鸭蛋,从粗加工的咸鸭蛋到深加工的海鸭蛋,身价摇身一变。江门是全国重要的鸭蛋供应区,以前的平均批发价却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一到两毛。制成海鸭蛋冠上品牌后,凭借过硬的品质迅速打开市场,平均批发价直接变成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一到两毛。”程浩切身体会。
小小鸭蛋的“变身计”,充满启示。原始的单一农产品“开发程度”低,附加价值不高,通过做大做强产品深加工,实现农产品的再升级,才能实现单一农产品从“论斤卖”到“论个卖”。
“现代农业产品的低端市场已经饱和,人们如今已经从‘吃得饱’转向‘吃得好’,从‘消费产品’转向‘消费品牌’。”鹤山市宝润山有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姚红英坚持有机生产10年,建设独立加工工厂,积极开拓产品线。
“为了开拓更大市场,我们今年通过认证了属于自己的品牌,9月底全新上市设计包装,这次展会尚属首次亮相。”姚红英透露,她们目前已经和江门大昌超市沟通合作事宜,未来也将通过电商渠道打通湾区市场。
“菜单”上的品种足够丰富,江门这个“中央厨房”才能够吸引更多的人“光顾”。江门是中国食品工业生产基地,相关加工企业数量达1300多家,数量规模位居全省第二。推动江门食品加工“就地取材”,与江门农业“强强联合”,在产品深加工、品牌化大做文章,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首届中国(江门)食品产业博览会上,江门市潮熹食品有限公司现场创新打造“手作坊”,在自己的摊位上放置了几十种制作茶饮的原料,供市民现场DIY。“我们在现场展出的原料大部分来自江门本地,目的是希望市民可以通过亲手制作,了解江门优秀的农产品和食品产业。”江门市潮熹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蒋雄辉说。
在江门市食品行业协会副秘书长杨文昊看来,首届中国(江门)食品产业博览会和第二届名特优新农产品推介活动同日同地点举行,两者的“珠联璧合”,搭建起一个方便彼此充分交流的舞台,也让更多外地的采购商看到江门的实力和潜力,有利于衍生出更多有益的“化学反应”。
今年8月,《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出台,在关于现代农业与食品战略性产业方面,对江门委以重任,列为蕞高级别的“三星级”核心城市,推动江门现代农业与食品产业发展迈进崭新台阶。
喜讯接二连三。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江门)名特优新农产品推介活动上,14个粤港澳大湾区(江门)农业招商项目进行了现场签约,总投资额合计达20亿元,涉及种业研究、自动加工、农业电商、品牌孵化等方方面面,合力把江门现代农业与食品产业推向更广阔市场。
其中,广东汇鹅晟控股有限公司与开平市马冈镇人民政府签约马冈鹅全产业链生态发展项目总投资高达7.7亿元,是农业项目投资领域的“天文数字”。“广东烧鹅8成以上基于马冈鹅,是广东四大名鹅之一。但目前市场局限于广东,产业链链条较短,集约化生产程度不高。”广东汇鹅晟控股有限公司法人代表梁朝炼表示,他们将力争在五年之内完成建设,补长马冈鹅保种育种、标准养殖、屠宰冷链、食品加工、市场营销、物流配送等一条龙的产业链条。
“我们还将着重投资建设产业人才培训学校,以马岗鹅烹饪、养殖、提纯、产品研发、销售流通等环节切入开设课程,以人才振兴来撬动马冈鹅产业振兴,推动马冈鹅品质、产量、市场多点开花。”梁朝炼以及公司大多股东都是马冈人,他们都期待着为家乡乡村振兴贡献一份力量。
大会期间,我市还举行了冷链产业园特色农产品产销对接会。跨越台山、开平、恩平三地的冷链物流产业园首次公开“自我介绍”特色农产品和服务优势,意味其即将登上江门农业“大舞台”。“冷链产业园入选2020年头部批省级优势产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名单,获得了省级财政专项首批1亿元资金支持。目前产业园核心区已累计撬动12家农产品加工冷链企业总投资33.47亿元。”郑少强表示,未来江门将成为全省冷链物流产业“航母”,助力江门现代农业与食品行业“扬帆起航”。
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农村重大项目发展工作,把加快农业农村发展提升到战略高度,出台实施产业、用地、人才、金融等一系列强有力的支持政策,也不断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深入推进简政放权,大力营造重商、亲商、富商、安商的投资环境,不断装饰大湾区“中央厨房”的“江门客厅”。
随着三个涉农重磅大会的圆满落幕,江门探索建立大湾区“中央厨房”的路径愈发清晰。当下,我市正全力谋划开展新会陈皮、大米、茶叶、鳗鱼、马冈鹅、禽蛋等六大特色优势产业全链条产值倍增升级行动,力争到2023年总产值达676亿元以上,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江门)“中央厨房”产业集群,引领推动现代农业与食品加工、物流运输、餐饮服务等产业深度融合。
来源:江门日报(记者/毕松杰 实习生/杨煜)
版权声明:本文由佛山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