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重点介绍江门这项工作!
昨日下午,广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疫情防控第四十三场新闻发布会。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许晓雄介绍江门市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情况。市工信局、市人社局、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围绕防控境外疫情输入、春季农业生产、支援国家防疫物资保障工作、固投等问题回答了境内外媒体记者提问。
许晓雄介绍,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我市专门成立复工复产工作协调小组,全力推动企业复工复产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在疫情初期,我市迅速恢复应急防疫物资生产,为全市60多家防疫物资生产企业专门出台政策,提供贴身服务,解决原材料、机器设备、用工等问题,2月份就兑现了财政扶持资金1100多万元。全市医用口罩生产企业日产能从不到10万只到现在超过100万只,预计3月底可达200万只,能满足全市企业员工每人每天1只口罩的需求。
许晓雄表示,我市陆续出台“1+N”组合政策,持续推进企业复工复产。我市3月2日已经印发的《关于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若干措施》,作为母政策“1”,包括十三个方面、40条措施,子政策“N”就是分行业、分领域和分专题落实一批具体的政策举措。比如在推动复工复产和促进就业方面,我市统筹安排5.26亿元落实兑现已出台的各项政策;在支持企业降成本方面,落实一线防疫物资生产企业及医疗机构税费优惠共5.95亿元;为全市1308户出口企业办理出口退(免)税达15.78亿元。
据介绍,截至3月14日,全市4685家运营的“四上”企业中,已复工企业达4539家,复工率达96.88%,其中规上工业企业复工2386家,复工率达99.62%。
媒体聚焦我市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江门是著名的侨乡,有400多万的乡亲遍布在全球107个国家和地区。许晓雄介绍,每年都有数万乡亲在清明期间回乡祭祖,当前江门境外疫情输入风险大,防控任务艰巨。对此,我市头部时间发出温馨提示以及发布相关的指引,呼吁广大市民和乡亲以及外籍的朋友共同配合做好防控境外疫情输入的有关工作,特别是针对往年清明节回乡祭祖侨胞比较多的情况,倡议在旅居地进行祭祀,居家进行祭祀和文明祭祀,来表达对先人的怀念。同时,在众多媒体上发布相关提醒,并更新多种语种的相关疫情信息,明确境外来江返江人员必须履行的防疫义务。据介绍,截至3月15日,我市已经通过各种渠道向世界各地300多个乡亲社团发送了温馨提示和告知书,目前大概有超千名的乡亲已经决定取消回乡祭祖的安排,有上万名乡亲也取消了近期回国的计划。
我市按照“依法依规、属地管理、人文关怀、有效防治”的原则,以及省里面的工作要求,实现口岸筛查、专车接送、社区健康管理三个全覆盖。
△市委外办组建防疫外事服务“突击队”。
此外,市委外办、市侨务局、市台港澳局等相关单位组建了防疫外事服务“突击队”,还制定了英、日、韩等多语种的《防疫外事志愿者培训手册》。在疫情防控期间,开通了24小时江门外事服务专线,来受理有关的咨询,及时解决合理的关切。也编制了多语种的工作指引,对常用问答、常用词汇、疫情防控的政策以及常识、集中及居家健康观察温馨提示都详尽列明。目前,全市3个区和4个县级市的76个镇(街)已全部配备了外事翻译志愿者队伍,实现了外事工作服务力量在一线的全覆盖。
江门是国家头部批小微企业创新创业基地示范城市。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小微企业的冲击较大,针对企业普遍面临的资金压力大、订单不足、用工短缺、防疫物资紧缺等问题,我市也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市工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我市落实“首席服务官”制度,建立市、区、镇(街)三级领导班子挂钩的联系企业制度,及时跟踪解决企业问题。发挥51个创业创新基地、孵化器、众创空间等载体,以及133个中小微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等服务机构体系作用,全方位帮助企业克服困难加快复产。整合我市的“政企通”“江门市工业企业诉求办理系统”以及省推广的“粤商通”中小企业诉求响应平台资源,两个工作日内响应办结诉求。
我市还通过减免租金、降低用电成本等方式,缓解企业经营压力。比如,在减免租金方面,推行中小微企业服务券,支持小微双创基地等载体平台对新进驻企业减免两个月租金;对承租市直及各市(区)两级国有(含国有控股)资产类经营用房(不含住宅、公寓)且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2020年2月份予以免租,3月至6月的租金减按50%收取。
据介绍,我市还进一步加大对中小微企业融资支持力度。例如我市对中小企业“政银保”融资项目实行保费全额补贴,对防疫物资生产企业流动资金贷款给予蕞长6个月的全额贴息,切实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今年截至3月14日,我市共为1330家中小微企业解决11.6亿元融资贷款需求。我市还协助企业疏通上下游产业链、供应链阻碍,先后摸查了中小企业3000多家次,涉及市内的厂商由辖下市、区政府协调解决复工复产困难,涉及市外的厂商,通过“直通车”方式上报省解决。
江门一直保持着比较高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了对抗疫情影响,以及扩大内需,今年我市将进一步扩大有效投资。今年的固定资产投资将会突破2000亿元,比去年新增220亿元。许晓雄表示,我市将进一步自我加压,全力推动重大项目建设,努力把一季度的缺口补回来、把新增投资的任务顶上去。
首先,聚焦交通基础设施,来打造大湾区西翼以及珠江西岸的综合交通枢纽。在轨道交通方面,重点推动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四季度建成投入使用;力争南沙港铁路年底前通车,并新增客运功能;加快推动深茂铁路深圳至江门段动工建设,建成后江门至深圳可实现半小时通达;力争江肇高铁年内动工,实现珠江西岸接入全国高铁网。在高快速路网方面,重点推动对接港珠澳大桥的黄茅海通道6月动工建设,加快中开高速建设,银洲湖高速今年也将全线动工。
其次,聚焦产业园区和龙头项目,持续加大实体经济投资。全市产业类重点项目年度投资计划308亿元,其中五大“万亩园区”和江门人才岛年度计划投资超过50亿元,腾讯、华为等产业项目加快建设。
再次,聚焦民生和城市提质,加快实施一批补短板和新基建项目。围绕医疗卫生、物资保障、农产品批发市场、环保、住房保障、农业农村等重点领域加快实施157项补短板项目,年度投资计划125亿元;在新基建等方面新上一批重点项目,比如力争建成基站超4000座,在全省地级市中率先实现行政村村村通5G信号等。
版权声明:本文由佛山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