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政江门丨蓬江:2023年如何坐稳C位?
一座城市必定有一个中心城区,但不同城市中心城区的首位度却有所不同。蓬江区,作为江门市的中心城区,无论是经济规模、产业实力、科创能力、治理水平,都在全市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为中心城区首位度的概念不断注入新的内涵和外延,也对蓬江区的资源吸引力、承载力等提出了更高要求。翻开蓬江区近年各类工作报告和规划,“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一词频繁“刷屏”,这既是江门市委对蓬江区提出的要求,更是蓬江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需。
新年伊始,肩负着城市提质、产业提效、城市提能级、文化显增色等多重使命的蓬江区将如何继续坐稳C位?
历史上,蓬江区并非一直是江门的城市中心。古时,五邑(四邑)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是新会(冈州),江门建市后分设城区(江海)与郊区(蓬江)两个县级区。直至1994年,郊区更名为蓬江区,成为江门市人民政府的驻地,蓬江区才真正坐上C位,成为江门城市的中心,经济社会发展随之驶上了快车道,中心城区首位度也随之提升。
经济产业蓬勃发展、常住人口聚集度高、商圈活跃繁华,是蓬江区中心城区首位度的成色。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西部门户,蓬江区拥有交通便利、产业基础良好、发展资源集聚等多重优势,为蓬江区的中心城区首位度奠定了基础。
以备受关注的产业基础为例,蓬江区作为江门市工业发源地和广东省老工业基地,近年坚定不移走“工业立区、制造强区”之路,在产业发展上积累了厚实的家底,形成了智能家电、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三大战略性产业集群和摩托车及零配件、健康食品两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3+2”产业集群规模不断加速壮大。
数据显示,去年1-10月,蓬江区“3+2”产业集群共有规上工业企业263家,产值超500亿元。其中,智能家电产业的规上工业企业数量达93家,产值超180亿元;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产值超105亿元,同比增长26%;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产值达158.24亿元,同比增长13.8%;摩托车及零配件产业产值超158亿元,同比增长8%;健康食品产业产值54亿元,同比增长5%,展现了强大的韧性和后劲。
扎实的产业基础、广阔的发展空间,的确成为蓬江区稳坐C位的压舱石,但蓬江区在提升中心城市首位度上仍面临不少压力和挑战:一方面,作为江门市人气聚集之地,蓬江区肩上挑着为85万常住人口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的重担;另一方面,作为中心城区,蓬江区在经济社会发展上理应当好对标一流城市的排头兵。
然而,在对标看齐的过程中,不难看到蓬江区与周边城市标兵城区的差距。以蓬江区对标发展的佛山市禅城区为例,禅城区作为佛山面积蕞小的区,以4%的土地产生了佛山18%的GDP,每亩地的GDP产出接近深圳水平,创业密度在珠三角稳居高位。如此数据,对蓬江区而言仍任重道远。
江门市委、市政府提出,“十四五”时期是江门跨越式、赶超式发展的黄金期。蓬江区作为中心城区,如何抢抓机遇实现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进一步提升中心城市首位度,既是时代命题,也是现实需要。
翻看蓬江区的发展版图,可以看到,近年来蓬江区在经济总量、产业实力、科创能力、治理水平都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但仍存在新型产业支撑力尚显不足、产业结构需进一步优化调整、民生事业发展水平有待提高等短板。这些是蓬江区发展迈向更高水平的制约因素,也是未来发展的发力点与突破口。
针对上述短板,蓬江区去年下了不少功夫。比如在产业结构优化上,蓬江区加快大型产业集聚区蓬江片区建设,稳步推进先行启动区规划建设,加速布局预制菜产业,打造蓬江区预制菜产业园,并形成预制菜“一园双核三区”发展布局,总规划面积约4400亩的智能家电特色产业园也正加快建设。又如在民生事业发展上,蓬江区高标准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书记工程”,划分410个智慧网格,建立起9700多人的网格员队伍,实施新一批49个老旧小区升级改造,提前完成69个绿色社区创建工作,62公里碧道实现全面贯通,4所学校(幼儿园)投入使用,新增8300多个优质学位。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蓬江区第十次党代会提出,要以“创则必成”的信心主动担当,以“战则必胜”的决心攻坚克难,以“干则必优”的恒心争先进位,奋勇前进、迎难而上,努力争创更多“全国首创”“全省首个”“全市首位”,不断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
难题要靠实干破解,愿景要靠实干实现。新的一年,蓬江区要坐稳C位,必须用破局思维打破常规想法,跳出蓬江看蓬江,走出舒适圈,找准出发点、着力点、突破点。
一是造好“吸铁石”。提高中心城区的首位度,产业是重中之重,而产业的发展则离不开载体的支撑。当前正在加快建设的江门大型产业集聚区蓬江片区,正是蓬江区产业发展的“吸铁石”。要造好这颗“吸铁石”,必须在集聚资源要素上下功夫,既要高标准高规格规划、建设、管理园区,也要对园区的主导产业作进一步明晰和细化,根据蓬江区的区情特征,在“3+2”产业集群的大框架下打造特色园区,推动资源要素向园区集中、集约利用。
二是抢跑新赛道。在愈发激烈的区域竞争中,蓬江区要做强中心城区的产业首位度,还应在传统产业以外寻求新增长点,在提升产业层次上实现新突破。去年,蓬江区在预制菜产业的加速布局,便为蓬江区产业版图带来了新动能,虽还不能奢谈成绩,但新路往往是先机。敢为人先才能开出新路,勇于担当才能成就先机。因此,紧盯行业风口和技术前沿,开辟如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新领域新赛道,或将为蓬江区产业发展带来新动力。当然,在新旧动力转换的过程中,不能盲目跟风,也不可简单地剔除传统特色,而是在开辟新领域的同时,推动健康食品、摩托车及零配件等传统优势产业原创化、品牌化、数字化、智能化改造与发展,实现新旧产业协调发展。
三是打好“文化牌”。一座城市的魅力和内涵蕞终体现在文化,独具辨识度的城市文化能够成为城市的精神磁场,为提升中心城区提升首位度带来新张力。蓬江区蕞大的特色文化便是侨乡文化。据统计,祖籍蓬江的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约34万人。如何合理活化利用侨乡特色文化资源,一直是蓬江区探索的领域。当前,良溪古村、五洞牛肉、杜阮凉瓜、茶饮文化、戴爱莲舞蹈、白沙文化、陈垣故居文化等,都是十分亮眼的“文化牌”。随着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相信这一张张“文化牌”也将迎来新活力。而要打好这张“文化牌”,蓬江区应大力推进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保护和活化利用两手抓,让文化独特性转化为文化吸引力,让城市经济和社会在发展中焕发出更强的生命力。
版权声明:本文由佛山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