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接两个合作区建设江门锻造大湾区“黄金三角”
日前,******江门市委十三届十六次全会召开。会议强调,要举全市之力对接支持服务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两个合作区建设,全面实施“六大工程”,全力构建江门高质量发展战略新格局。
据了解,在对接支持服务“双区”建设方面,江门拥有区位、人缘、地利等方面的先天优势。而“科技引领、工业振兴、园区再造、人才倍增、港澳融合、侨都赋能”这六大工程,则是因势利导,厚植产业根基、用好侨乡人脉、加强科技及人才赋能,提升江门在大湾区地位和作用的“大手笔”。相关人士介绍,“六大工程”如顺利推进,江门与两个合作区有望从地理位置上的“三角”升级为无缝对接的大湾区“黄金三角”。
“双区建设事关国家发展大局,更为江门提供重大历史机遇!”记者观察发现,对接支持服务双区建设已经成为江门未来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江门能否在大湾区九城中“更进一步”的关键。
从机遇中看见优势。江门市委书记陈岸明在全会期间指出,近年来,国家和省大力推进港珠澳大桥以及深中通道、深江铁路、黄茅海跨海通道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珠江口东西两岸交通格局和区域发展环境正迎来历史性变革。从区位上看,江门处于珠江西岸交通枢纽位置,与两个合作区形成地理位置上的“三角”,更是两区辐射西南地区的门户;通过上述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江门不仅与广、深、港澳等大湾区核心城市形成1小时交通圈,而且连接了大湾区内多个国际机场和重要港口,形成了融入全球的物流圈。
从“人缘”分析,同样是面向全球,横琴联澳、前海联港。而有“中国侨都”之称的江门五邑,恰好在海外及港澳两地均拥有大量乡亲。江门侨界人士介绍,每5个香港人中就有1个是江门籍,而每5个澳门人就有2个是江门籍;而在全球更是活跃着大量祖籍江门的专家、学者、企业家、青年创业精英。因此江门如能做好“侨”文章,对支持两个合作区建设大有裨益。
至于“地利”方面,江门市政府相关人士介绍,江门拥有广阔的腹地,土地开发强度仅有12.7%,是大湾区城市中少有的是大湾区唯一可连片大规模开发的优质载体。在省委、省政府的战略层面上,江门将成为大湾区开发的主阵地、主战场。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江门无论是生活成本、企业运营成本等,相比大湾区核心城市而言更有优势,有利于企业布局未来发展。
找准比较优势,更需抢抓机遇。全面实施“六大工程”,正是江门发挥优势、主动服务全国、全省发展大局,融入湾区建设格局的关键一招。
作为广东传统的工业城市,江门拥有较为丰富的工业门类,其中轻工业基础更是雄厚。记者了解到,根据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省委、省政府规划发展的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中,江门是承担发展8个战略性产业集群任务的核心城市。相关人士认为,江门的制造业优势与两个合作区的服务业、科创等环节恰好形成了互补。另外,江门丰富的土地储备,能够承载大量企业总部、研发部门、生产基地的落户等,有利于对接深圳等地因合作区建设而需要转移的制造业。江门市政府相关人士表示,目前江门的产业集群规模不大、实力不强,产业园区的建设标准也相对较低,要实现上述“互补”“承接”,必须要打好基础。因此,工业振兴、园区再造这两项工程针对性极强。
记者了解到,工业振兴工程旨在发展提升战略性支柱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推动战略性产业集群做强做大,努力在超百亿元产业项目引进上实现大的突破;而园区再造工程则借鉴国内优秀园区开发建设经验,高标准建设大型产业集聚区,打造大湾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
另外,作为“中国侨都”,江门拥有丰富的华侨华人资源,这与联通港澳、面向全球的两个合作区“脉络”相通,打通“侨”脉,对接则事半功倍。据介绍,港澳融合工程旨在推进跨境要素高效便捷流动,深入对接港澳高标准市场规则,深化与港澳公共服务领域合作,推动江门与港澳合作再上新台阶;而侨都赋能工程则要建设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国家平台、华侨华人创新创业国家平台、华侨华人公共法律服务国家平台、全球侨务资讯政策研究和人才培养国家平台,着力把江门打造成为新时代华侨经济文化合作示范区、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交汇点。
值得一提的是,六大工程中还包括科技引领、人才倍增两项工程。记者观察发现,这显示了江门决心加强科技及人才赋能,要与拥有高水平科创、高层次人才的两个合作区实现“同频共振”。
在此次全会提出的“六大工程”中,园区再造工程是较为引人瞩目的焦点。据介绍,经过多年发展,江门省级产业园已经实现三区四县全覆盖,另外江海区还拥有一个国家级高新区。但园区建设质量不高问题仍然存在。
此次提出的园区再造,便是针对这一问题,积极借鉴苏州工业园、宁波杭州湾新区、上海化工园区等开发建设经验,推动组织架构、开发模式、运营管理、产城功能优化再造集中力量打造一个大型产业集聚区。
记者了解到,江门大型产业集聚区规划总面积接近1400平方公里,是大湾区唯一可连片大规模开发的优质载体。按照园区再造工程部署,整个集聚区将划分为北、东、南三大组团。其中北组团主攻中欧合作,建设国家中欧(江门)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区;东组团主攻深江合作,探索建设“总部+基地”“研发+生产”深度分工合作示范区;南组团主攻江港澳合作,共建大湾区宜居宜业宜游的产业示范区。
据悉,各个组团内已经为工程的实施做好相应谋划。鹤山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谋划打造中欧人工智能产业园,设立五邑大学中德(江门)人工智能研究院、中欧加速器等,并瞄准大湾区、长三角、京津冀等地区欧洲企业,围绕建设欧系智能家电特色产业园、印刷产业基地等精准开展产业链招商。
江海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地将打造东部新城深江合作先行区,并以高标准推进、打造国家级安全应急产业综合示范基地为目标,规划建设安全应急产业研发中心、总部基地及总规划达333.3公顷的生产基地,加快培育安全应急产业集群。
而新会区相关负责人则表示,将突出珠西枢纽,依托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高品质建设珠西枢纽新城和银湖湾滨海新区,打造江门对接港深珠澳东门户。
版权声明:本文由佛山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