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头企业落户 新能源产业动力十足
1月26日,江门市人民政府与中创新航在广州签署项目投资合作协议,总投资达200亿元。图为项目签约现场。 周华东 摄
近年来,江门初步形成了锂离子电池上游材料制造产业群。图为江门市优美科长信新材料有限公司。 董有逸 摄
1月26日,江门市人民政府与中创新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创新航”)在广州签署项目投资合作协议,总投资达200亿元。这意味着,中创新航生产基地正式落户江门,将成为江门目前投资规模蕞大的动力电池类产业项目。
当前,国内动力电池市场空间巨大,且处于快速增长期。江门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要积极布局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整车及动力电池制造项目,在新能源电池材料领域走在全省前列,重点规划建设新会新能源汽车“双碳”产业园。今年的江门市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江门要抓好战略性产业集群建设,做大做强新能源电池产业链,谋划新能源电池(新会)园区。
作为国内新能源电池的龙头企业之一,中创新航近年来快速崛起。公开资料显示,2021年,该公司动力电池国内装机量跃居全国第三。在国内动力电池制造竞争日益白热化的背景下,此番江门市人民政府与该公司达成项目投资合作协议,意味着双方将携手迈进动力电池赛道,共同拥抱万亿蓝海。
根据协议,中创新航将在江门新会智造产业园凤山湖园区投资200亿元,打造中创新航动力电池及储能系统江门基地项目,将按照行业领先的标准,建设高度智能化、绿色环保的生产基地。
记者获悉,中创新航生产基地选址位于江门大型产业集聚区,该集聚区总面积1395平方公里,是广东省新一轮布局面积蕞大、可连片大规模开发的产业集聚区。凤山湖园区是江门市大型产业集聚区先行启动区之一,总规划面积1万多亩,将建设成为千亿级的新能源电池专业园区,打造新能源电池全产业链。
在签约仪式上,中创新航董事长、总裁刘静瑜介绍,中创新航在江门投资的项目将分两期实施,一期计划投资100亿元。目前,合作双方已分别成立工作专班,正按照项目实施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全力推动项目落地建设各项工作,力争一期项目在今年头部季度动工建设,两年内建成投产。
中创新航是专业从事锂电池、电池管理系统及相关集成产品和锂电池材料的研制、生产、销售和市场应用开发的高科技企业。该公司研发的高安全三元锂电池高电压技术与产品引领了三元锂电池的技术发展方向,具有高比能、高安全、长寿命的特点。此外,该公司还在全球首创了高能量密度电池系统不技术及产品、One-Stop电池技术与产品,具有高度功能集成、结构极简、安全、可靠等特点。
江门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创新航作为新能源汽车动力锂电池龙头企业,引进后将会推动该市新能源电池产业加快集聚。未来,该市将继续加大产业链招商力度,积极招引上下游产业企业,打造动力锂电池专业产业园,做大做优新能源产业。
“像中创新航这样的新能源电池项目落户江门,可为我们实验室的基础研究提供更多成果转化的途径,推动江门‘双碳’产业加速发展。”在签约仪式上,香港科技大学副教授、江门“双碳”实验室专家团队成员李佳颇为兴奋。
去年12月,由江门市政府和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发起共建的江门“双碳”实验室正式揭牌。其中,后者在新型储能电池、新型有机太阳能等“双碳”领域科研优势突出、技术国际领先,技术产业化能力强,曾孕育了大疆创新、云洲智能等知名创新型企业,可为江门抢占“双碳”技术高地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
从这个角度看,中创新航江门基地项目的落地,将让江门“双碳”实验室有了更多的用武之地。“新能源电池是低碳出行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目前,新能源汽车更多依靠电网进行充电,那么未来随着电网进一步低碳化发展,人们的交通出行也将更加低碳。”在李佳看来,依托江门“双碳”实验室,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今后有望与更多江门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加速江门“双碳”产业化进程。
值得一提的是,江门“双碳”实验室揭牌当天,13个“双碳”产业合作项目也同步签约落户江门。时隔近两个月,上述签约项目纷纷取得实质性进展,其中便包括广东芳源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如今,走进广东芳源环保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芳源”)的产品研发中心,工作人员正对产品进行质检。“作为13个‘双碳’产业合作项目之一,我们与中南大学合作共建的‘新能源材料及有色技术资源综合技能校企联合研究中心’已正式成立,将为企业资源循环利用提供技术支持。”该公司副总经理吴芳说。
展望未来,随着像中创新航这样的新能源电池产业项目不断加快建设,江门有望加速汇聚“双碳”产业资源。目前,该市已明确提出将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台山广海湾园区两大“双碳”产业园区。其中,新能源汽车产业园依托该市新能源电池、专用车等产业基础,重点引进新能源整车、锂电及智能网联汽车创新研发、智能制造等关联产业,打造高标准“双碳”园区。
从全省制造业大局看,《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谋划发展的20个战略性产业,全部都在江门有所布局,8个战略性产业更是将江门作为核心布局城市。其中,新能源电池是江门大力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拥有良好的产业基础。
作为广东省新能源电池核心原材料主要生产基地,江门在该领域拥有扎实的发展基础,特别是在正极材料领域优势明显。目前,江门新能源电池产业实现工业产值超过88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龙头企业3家。
但总体而言,当前江门新能源电池产业在中下游的电芯制造、电解液、动力电池、电池管理系统等细分领域的布局仍有所欠缺,更缺乏整车制造、储能领域等大项目的带动。随着中创新航江门基地项目的落地,江门有望进一步补齐新能源电池产业链短板,可谓意义重大。
从产业链细分领域来看,江门在新能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发及制造能力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江门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江门已有多家企业在三元正极材料领域进行布局并实现量产,初步形成了以优美科长信、科恒、芳源等企业为核心的锂离子电池上游材料制造产业群,全市上游正极材料产值接近70亿元。
作为新能源电池的行业龙头企业之一,中创新航落地后,有望填补江门在动力电池制造及储能系统等环节的空白,并吸引更多上下游企业进驻江门。“我们将打造‘深圳国际总部+江门生产基地’模式,力争将更多新能源电池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企业带到江门,并与江门协同创新,参与江门‘双碳’实验室建设。”刘静瑜说。
而在新能源电池下游环节,江门也有不少企业已瞄准动力电池回收市场蓝海,正在加紧布局。比如,江门市恒创睿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此前已进驻珠西新材料集聚区,大力发展新能源电池回收利用项目。
据估算,2022年恒创睿能的产值将达到10亿元左右。“随着二、三期项目陆续建成并投产,我们的产值将达到20亿—30亿元,其中与江门企业的合作比例占了七成左右。”该公司首席执行官陈志鹏告诉记者。
当前,新能源电池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风口”。从省内来看,江门面临深圳、东莞、惠州等新能源电池基础较好、人才技术资源充足地区的激烈竞争;从省外来看,江西、青海、福建等地占据了市场、资源等优势,对新能源电池企业投资吸引力较大。
“受土地和人力成本等因素影响,近年来锂电制造企业存在跨区域转移趋势。”江门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分析,目前广东省的锂电池企业大多集中于深圳、东莞等地,但受土地空间、人力资源等因素制约,上述区域的部分电池生产环节已逐渐向珠三角其他地区甚至向内陆地区转移,为江门引进更多相关项目提供了机遇。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创新航为何选择在江门进行布局?对此,刘静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该公司之所以选择落户江门,是因为侨乡除了拥有优越的区位条件、扎实的产业基础外,在人文、美食等方面也颇具吸引力。
“江门的营商环境非常好,对企业来说是一片产业发展的沃土。”在刘静瑜看来,江门市委、市政府对新能源电池产业发展理解深刻,项目在江门的发展将充满前景,这也是中创新航选择江门的原因和信心所在。
而在业内人士看来,在新能源电池领域,目前江门已涌现了优美科、科恒、芳源、恒创睿能等企业,在产业链上拥有一定的优势,对推动中创新航江门基地项目落户起到了积极作用。
更重要的是,纵观大湾区各大城市,江门在土地资源及成本上具备明显的比较优势。而当前国内新能源电池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风口”,行业龙头企业正加紧在全国各地进行产业布局。在这样的背景下,江门具备可大规模连片开发的土地,还拥有大型专业化工园区——珠西新材料集聚区,对急需扩张的新能源电池企业来说颇具吸引力。
版权声明:本文由佛山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